第37部分 (第2/4页)

。然而天下承平日子久了,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下降。世上没有哪只军队能够不经过实战便成为强军,这倒也罢了,更令人无奈的是,国家承平之时,普通的军户只会关心田里的出产,谁肯花力气训练习武?各级军官不喝兵血,不把普通军户们当成佃仆便已经不错了,还能指望他们花费心思催促军户们坚持训练?有鉴于此,当今皇上便特意公布了《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

“和科举考试一样,低级武官的考评也是三年为一个周期。”

“第一年,普通军户可向非直接上级的其他任意小旗挑战,称之为小旗考试。挑战的项目由被挑战方的兵种决定。比如说被挑战方属于弓兵,则比试项目为射箭;若被挑战方属于骑兵,则比试战项目为骑术、骑射等……”

“被挑战方有两项优势:第一,若是受多人挑战,则挑战方需相互之间先行比试,最后的胜利者方拥有挑战资格。如果在争夺挑战资格时受伤或是消耗了太多的力气,被挑战的小旗便会更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第二,虽说挑战的项目受到限制,但每个兵种比试项目都不止一种。究竟比试哪个项目由被挑战方决定,因此被挑战方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项目或是选择挑战方最不擅长的项目。”

“毕兄,”周忱茫然问道:“你先说弓兵的比试项目为射箭,后来又说每个兵种的比试项目都不止一种……那弓兵的比试项目到底有几种?”

“五十步射击、八十步射击以及一百二十步射击,这样随便分一下就有三种。”

听到周忱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之后,朱棣继续说道:“第二年,则是小旗向非直接上级的总旗挑战,称之为总旗考试;第三年,则是总旗向非直接上级的百户挑战,称之为百户考试。规矩都是一样的。”

“若挑战方胜利,则获得被挑战方的职务,而被挑战方可以选择获得挑战方的职务,也可以选择听从朝廷安排去移民屯当屯长……当然,在布平和巴特尔上书请求朝廷派遣监军之后,他们会多一个选择,还可以去少数民族部落担任监军。”

“这条《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确实是好。有了这条升迁之路,想必普通军户和下级军官们平时有空就会努力训练……不过,毕兄,”周忱话音一转,问道:“为什么禁止挑战者向非直接上级挑战呢?”

朱棣摇摇头。“周忱。你在人情世故方面还得多练历一下。若是允许挑战者向自己地直接上级挑战。那么他地直接上级看到部下平时积极训练便会心存疙瘩。说不定会借故阻挠。正因为这个缘故《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才会特意规定:每年考试必须至少派出一名部下参加挑战。否则剥夺相应小旗、总旗、百户地职务。反之。若挑战者获胜升迁。则该小旗、总旗、百户可获得相应地奖励。”

“如此一来。下层军官们不仅自己会努力训练。还会鼓励并要求下级训练——反正《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禁止向直接上级挑战。部下再怎么厉害也轮不到自己头疼。”

听完朱棣地分析解释。钱成拊掌大叹。

“这个《低级武官考评及升迁制度》实在是太妙了!如此一来。我大明军队地战斗力再也不会下降了。”

这一次。朱棣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暗自得意了。

明朝地军事制度在初期还算不错。实行军屯可以保证军队自给且有余。减轻了国家和民众地负担。而军户制度则在不扰民地前提下保证了国家能够拥有足够多地军队。但随着时代地推移。军屯制度和军户制度均遭到了严重地破坏。

从军屯方面讲,由于军户长期耕种田地,军户慢慢变为屯户,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加上后来允许屯户以米折谷向上缴纳这一办法的实施,缴纳物品实已等于田赋,成为官府岁收。于是屯田逐渐变为私田,屯粮变为赋税,军户也就成为了纯粹的屯户。

从军户制度方面说,明朝中期后,朝廷中某些贵戚官僚开始驱使军士建造寺庙和宫室。不久,地方将领也把军士变为劳工,或向他们“卖闲”,每月交纳200钱就可免除军事训练。这样,卫所军官便成了有利可图的职位。于是,商贾子弟纷纷重金行贿,求得此职以饱私囊,或将家奴登入军籍,借此来贪污军饷。有些军官甚至割占军屯土地,强令手下军士像农奴一样为其耕种。大量军士因得不到军饷又遭受如此剥削,而极力摆脱军户身份——军官们也乐意见到军士逃亡,因为逃亡得越多,他们可以克扣冒领的军饷、粮饷也就越多。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朱棣除了设立“宪兵”这一相对独立的系统外,还制定了《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