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九节 善恶 (第2/4页)

曹蕊的所作所为,发自内心的对她产生崇拜。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的帮助,都要远远超过预期。在这些人当中,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预备“工蜂”的思维水准。

这种变化令人惊讶,却是必然的结果。

被军部遗弃的昆明城,早已成为整个“蜂群”的试验场。就连苏浩也没有想到,最初因为不同群体的性格差异,在城内设置曹蕊和杜天豪团队的决定,居然演变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团队组建模式。崇尚暴力与宽以待人之间的隔阂无法填补,只能将他们分开,成为“工蜂”以后,所有潜意识思维都服从于“蜂王”,自然不存在什么什么内斗。

难民也一样杜天豪用拳头和凶暴征服了其中最不安分的人,曹蕊紧接着在剩余人群当中散布善良。两大群体泾渭分明,俨然有着无法融合的对立面。可是,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人们对杜天豪和曹蕊产生越来越的认同感,发自内心的拥护他们,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新的“工蜂”。到了那个时候,整个群体就能亲密无间,在彼此默契的情况下产生合作。

这种以性格划分群体的方式,必须保证几个基本前提。

第一:必须拥有稳固的群体。

第二:必须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至少,短时间内,不必为了食物、水、药瓶等生活必需品而发生争抢。

第三:必须有着足以震慑其他觊觎者,慑服反对意见的绝对力量。

在整个计划当中,第三点尤其重要。

苏浩手下有数量充足的“工蜂”,有了他们,才能保证计划实施。

以合肥战役前的新南阳为例,那里属于84集团军的势力范围,周边有大量军队负责监视,以强化“工蜂”进行渗透,很容易被发现。毕竟普通人与强化人之间差异明显,没有药剂,自然产生的强化人数量稀少,大多被纳入军队管理。偶尔剩下的,也被豪族财团看中,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在难民中出现。

第十一独立部队是苏浩的嫡系,没有其它势力武装干扰,苏浩才可以放手施为,才敢于在没有任何外来力量的监视下,派出大量强化“工蜂”进入难民群,施展力量,进而产生分化效果,以最迅速的方式,将其中产生认同感的难民同化。

所谓搬空整个新南阳,其中就包括带走聚集在城外的难民。有了这些人,“蜂群”扩大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单独放飞,外出建立新“巢穴”的“工蜂”也越来越多。

之所以提前准备食物,设置大量补给站的原因就在于此。这些难民必须活着,虽然不可避免会在转移过程中死亡一部分,可是只要活下来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蜂群”的补充源。

高立权一直紧跟在苏浩身边,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不是所有士兵都愿意跟着苏浩,大约有七百多人选择朝北面方向前往邻近战区。除去被强行命令留下守城,必须被清除的第十一独立部队不稳定因素,聚集在苏浩身边,跟随在难民队伍后面,担任后卫的军人,差不多还有近六千人。

苏浩搬走了所有被他看中的重型设备、武器、车辆、军械。

其中,包括五十多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除了早在战前已经看中的那些,通过中央电脑储存的资料,苏浩又发现了大量从生产流水线下来,处于尚未装配阶段的零件。粗略计算,这些零件可以拼装成三十多架飞机。经过打包装箱,它们被运往贵阳方向。

从合肥前线溃败下来的部队,包括一部分装甲兵。以这些人为基础,苏浩编组了一个临时战车团。新南阳军用仓库里停放着四十辆原本用作补充的重型坦克,也被苏浩纳入囊中。当然,作为长途行进必不可少的补充,还必须为这个战车团配备油料运输车和零件,以及部分维修人员。

特种仓库里储备着二十万单位一阶强化药剂,一万单位二阶强化药剂。这些东西体积不大,只需要两辆装甲运输车就能全部带走。

至于特种金属,从稀土中提炼的各种贵重原料,生产激光发生器必不可少的精制镜片等重要物资,苏浩更是没有放过。他像蝗虫一样扫荡了整个地下基地,所有实验室和秘密仓库都未能幸免。有了中央电脑的编码,新南阳基地在他面前根本就是透明的。

在军部的大人物看来,这种行为无疑是抢劫和盗窃。

然而,按照苏浩的理解,这不过是“正常情况下的战略转移”。

由于各个基地市建设的时间先后不等,中央电脑编码也前后更换过数次。能够当到集团军司令的人,自然不是傻瓜,多少都能看到病毒爆发后的混乱局势。将军们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