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四节 科技 (第2/3页)

,一座座警戒塔不断竖立起来。设置在塔上的武器最初重型弩机,然后变成了粗糙的铜质火炮。

科技与战斗力量永远成正比。帝国历十二年,苏浩下令成立帝国科学院,一切有技术专长的人均可报名参与资格审查。火药开始了最初步的运用,印刷术和造纸术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贯穿整个拉邦卡世界的几条大型河流上开始兴建桥梁,识字率在民众中间得到最大范围推广。这一年,首期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迅速填补了帝国各个阶层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民众真正看到了科技与化的力量,对于皇帝下发的强制劝学令也不再反感,而抱以全面拥护的态度。

帝国历十三年,由著名豪商孟奇倡议,并且出资建造的新型铁甲海船“希望”号下水。它与另外两艘规模较小的木质海船共同组成船队,沿着大陆架,开始了对整个大陆的环游首航。

帝国历十四年,与橡胶类似的物种得到全面运用,第一辆自行车被发明。两个月后,第一个热气球升空,人们得以从空中俯瞰整个大地。

帝国历十五年,从帝都到莱昂撒郡的铁路建成,全场三十八公里。同年十一月,后装式燧发枪全面取代了帝**队旧有的装备,拉邦卡世界开始进入到热兵器时代。

帝国历十六年,皇家海军开始了首次环球探索……

再也没有什么比眼睛看到的场景更为真实。苏浩再次确信,亚特兰蒂斯人对地球明的推动作用实际存在的。拉邦卡世界就活生生的例子。自己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已经把这个奴隶制世界强行推进到相当于地球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相结合的阶段。尽管很多科技项目都存在跳跃性,民用产也尚未普及到更广泛的程度,但人们对新物种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的确很强,甚至超过了地球人类。

也许,这就超重力环境下产生的辅助效果?

苏浩对秦无衣从地球上带来的三角形立面传送图同样一无所知。他不知道欣研与黄河究竟被传送到了哪里?除了一个天蝎的坐标,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情报。对于这东西的解密,也许要花上几百年,甚至更久。但苏浩并不惧怕等待。因为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很多共通的连接点。比如对煤的运用最初只用来取暖,随之扩散为锻造钢铁,乃至更进一步的热能发电等等。

维拉脱拉仍然还莫离扎卡村的祭司。如今,他已经成为苏浩手下的一名“工蜂”。对中央山脉长达十几年的搜索过程中,连续发现了数百个规模不等的土著村落。无论他们对外来者抱以善意还敌意,所有人都被囚禁,同化。得益于大规模猎杀变异人得到的银骨,苏浩很快建立起一支由数千名进化型“工蜂”组成的军队。

伐木工作每天都在进行。大量原木沿着道路不断运回明世界,帝国内部除了法令规定的耕地,几乎所有山脉都变成了规模庞大的森林。中央山脉的荒废程度越来越严重,作为遏制荒漠化和山石风化必不可少的举措,苏浩下令沿着已经采伐一空的山脉外围开始补种植物。就这样,在明世界与中央山脉之间,始终存在着一道宽度长达五十多公里的废弃圈。那里几乎没有河流经过,到处都山石沙土。历次战斗中被杀死的变异人被全部埋葬在这里。每当前面的砍伐队伍前进一公里,后面跟进的植物补种人群也就随之填补对应的面积。从空中俯瞰,这就一个被黄色、白色、灰色和黑色充斥的荒凉世界。它的前后都茂密葱郁的绿色。只不过,外围的绿色圈子越来越大,而核心位置那片相同颜色的区域却越来越小。

长达十数年的征战,堡垒防卫军损失了多达上万名士兵。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被改造成“工蜂”,随着进化型“工蜂”数量越来越多,伤亡也日渐缩小。以莫离扎卡堡垒司令官的日记为例,在三天前最近一次与变异人接触的战斗中,己方第一次做到了毫无损伤,战果却猎杀了多达四百余头不同类型的变异人。

医学与科技的进步同样对等。拉邦卡世界已经出现了初步阶段的生物学。尽管距离地球同类学科相距甚远,但总一个良好的开始。

每发现一个土著村落,苏浩都要进行最详细的搜索。他对每一个村子里的金字塔进行编号,耐心地搜寻每一个角落,却自始至终没有得到任何发现。所有金字塔内部的通道都封闭的,那种神秘的黑色能量依然存在。它们的厚重程度随着每座金字塔储存的晶石数量而产生变化。苏浩注意到,当金字塔三层石柜里没有任何晶石能量存在的时候,通道内部也无法维持黑色屏障。那里的尽头只一道普普通通的石墙。用铁锤砸开,可以看到金字塔后面与村子连通的大片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