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页)

你,一生都有你!”

第72章 泰山压顶

“孩儿不孝,总是让阿玛为孩儿担惊受怕。既然皇太后懿旨已下,孩儿只得遵旨进宫伺候皇上,阿玛一定要保重身体,切莫过于记挂孩儿。”

阿玛满脸遍布忧虑,眼中的悲切几欲涌动成泪,却又谆谆告诫于我:“墨兰,阿玛不求别的,就想让你过些安生日子。无奈人算不如天算,皇上执意如此,还望我儿在宫中勤勉柔顺、敬慎居心,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你平安自保,阿玛便放心了。”

心中阵阵酸楚反复,看似一切已成定局,我却又满腹疑惑。我是董鄂氏墨兰,内大臣鄂硕之女,年十八奉旨进宫入侍,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可我将会是谁,谁又竟然是我,仿佛天要破晓给我划出一道光亮,指明我将来的命运,顷刻却又乌云密布,掩盖住很多我本可知道却又无从了解的史实。

一场秋雨一场寒,丝丝绵绵细撒而落,淅淅沥沥在我耳边轻诉,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只余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家门口停着一辆马车,赶车的太监站于车旁等候。身着素净的衣裳,带着菱香,坐上马车,与家人挥手告别。此番进宫完全无法和嫁给赫桢的排场相提并论,充其量也就是当初进宫看望瑜宁公主的低调行事。这般冷冷清清我虽无所谓,可看着我离开家门的阿玛以及家里的每个亲人,他们眼中的失望和怜惜却是我难以抚平的。

玄武门前下车,在太监的引领下一路走进承乾宫,这才发现整个院落、殿阁焕然一新,原来刚刚修葺完毕,而且整个承乾宫居然没有安排别的主子。这么说,我是不是可以在此修身养性不被打扰,不管承乾门外是什么世界,里面却完全属于我,我只需把自己关在这一方小天地中独自贪享便是。

皇上会来吗?他会说什么?他会做什么?我该说什么?我该怎么办?整夜的提心吊胆,整夜的辗转反侧,出乎意料的是,直至天明皇上一直都未出现。

一大早皇上便遣太监过来告知要去慈宁宫向皇太后请安,其实不说我也知道,毕竟之前在慈宁宫陪侍,什么规矩我倒也记得。忐忑不安自然避免不了,昨日寒酸进宫后,除了承乾宫的宫女,我谁也没见着,想想也觉得自己可笑。昨日还幻想着从此蜷缩在承乾宫了此残生,今日便要改头换面走出承乾宫,有什么办法呢?即便是刀山火海,我也要硬着头皮面对,不是吗?

晨起洗簌完毕用早膳时,菱香便偷偷唠叨我选的衣服过于素淡,我反倒不以为然,浅浅青色为底的衣裳,衣襟、袖口是精心绣制的菊花,我甚为喜欢。

菱香毕竟头一次进宫,很多规矩不熟悉,所以我带上分配到承乾宫一名叫绿荞的宫女同往慈宁宫。

尚未步入正殿,便听得里面传来说笑的声音,进去后低眉敛额径直走到太后跟前恭敬地向太后请安,接着向在座的各位问安。太后心平气和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在座的有皇后和她的妹妹惠妃,还有靖妃和顺妃,另外就是还未封妃的瑞珠小主,来的不巧,这显然是蒙古后妃的聚会。她们只是对我点点头,然后一阵阵蒙语畅聊起来,她们有说有笑,而我静静坐着,能捕捉到的词汇少之又少。

等到大家起身离去,太后点名留下我,就连宫女们都遣了出去,屋里只剩下我与太后。我默不作声等着太后发话,可太后许久都不出声,无形中仿佛有一股压迫的气流制约着我,我只觉透不过气。

就在我琢磨要不要先开口打破这种压抑的气氛时,太后终于一开金口,“墨兰,细算起来哀家有一年不见你了,你气色很不好,好好给自己调剂调剂,年纪轻轻却是一副愁眉苦脸病怏怏的样子,不好。”

我站起向太后福了福身,“谢太后挂心,墨兰知道。”

见太后示意,我慢慢坐下,听她发话,“墨兰,你是个聪明人,又喜爱读书,很多事情你心里都明白。就说恪妃石氏,其父虽为吏部侍郎,可她不曾有子嗣,皇上还是封了正妃,并且特许她冠服用汉式,如此恩遇,墨兰你说说为何呢?”

我客套地回答:“恪妃娘娘知书达礼,深得皇上心悦。”

“少说这些客套话,今儿个哀家遣开众人,只有你我,哀家就是想听听你说些有用的话,但说无妨。”

我想了想,小心应答:“皇上在前朝积极推行满汉一家,恪妃娘娘出身汉官之家,皇上如此厚待,一则娘娘自身淑德含章,二则可以笼络汉官之心,体现皇上不分满汉的决心。这只是墨兰的拙见,莽撞之处还请太后赐训。”

“说得很好。六月,哀家向皇上提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