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刚觉得解了气,忽然一股熟悉的虔诚敬畏气息悠悠飘来——祭气?!赵钱心中一喜,循着气息遁地而去,正是山下的文山里。

这次的祭气与昨天不大一样。昨天是一股强烈而短暂的气息,今天的则悠然绵长,没有那么强烈。赵钱来到村里,找到那气息来源的地方,一看——正是里正赵老头家。

这时的赵老头家,堂屋正门对面的墙边立起了一张供桌,上面摆着一个古朴的神龛,里面有个小小的牌位,用魏碑体写着“仙官文山里土地公公”。神龛前供着水果面点,那只差点被恶差抢走的鎏金香炉也摆在桌上,里面正燃着三支香。赵老头带着一家老小,跪在神龛前祈祷,赵钱听到老头嘴里正喃喃地念叨:“小民不知土地爷爷一直保佑着村子,以前多有怠慢。以后一定按时供奉,每天叩拜,望土地爷爷保佑我赵氏一家平平安安,保佑我文山里风调雨顺,远离灾厄……”

看着一帮人点着香摆着水果供自己,赵钱心里一阵别扭。幸好那牌位上只是写着“土地公公”,不是自己的名字。不过他知道,这次这股绵长不绝的祭气,就是因为赵老头给自己设了神主,要长期供奉的原因。仙籍腰牌上有过介绍,像神龛神主、画像雕塑、庙宇神坛这些宗教物什与建筑,对仙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巩固子民的信仰,加强祭气,有助于仙官修炼,甚至对仙官施法有加成。想不到昨天小小露了一手,今天就有人给自己立起了神主,赵钱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古代社会普通老百姓对神仙的信仰了。

不过这是好事啊!你看看围绕在身边的这股祭气,悠长绵延,似乎永不断绝。这才只是一家,如果文山里家家都立起神主,或者供起画像,甚至给咱盖个土地庙,那祭气不是更源源不断的了?

于是赵钱撇撇嘴,脑子里一转,便勾起嘴角嘿嘿坏笑几声,然后捏着嗓子装模作样地道:“赵里正衷心,本仙官知晓了。你家是文山里为我立神主的第一家,我很高兴。不过你文山里长久不敬神,本仙官十分失望。还望你身为里正,能够表率乡里,令子民知道要敬畏天地。”

赵钱这话的言外之意,自然是让老头带领全村都赶紧拜起自己来,不过这话不能说得太明白,得让老头自己去悟。其实要是按仙籍腰牌上的提示,赵钱都不应该随便跟老头说话,因为仙官身为神,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那种神秘感,那种手眼通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子民持久敬畏。如果三天两头跟子民说话,还总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弄得跟贪得无厌的奸商似的,那子民即使供你,也不会真心信仰,祭气就差多了。靠祭气修行说白了就相当于以凡人为炉鼎,只是这炉鼎必须出于自愿,而且是越自愿越好,否则就几乎没什么效果。

不过赵钱可不会像腰牌上说的那么谨慎。一则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缩手缩脚的人,二则他确实很着急想要提升自己的修为。或许是看多了网上流传的修真小说的原因,修真界弱肉强食、以实力说话的印象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小说里那些惟妙惟肖的阴谋、残杀让他实在不敢置之不理。或许大衍洲这个真实修真*世*界不像那样,但未雨绸缪,“时刻准备着”总是没有坏处的。

所以只要能快速增强自己的实力,赵钱不介意冒一点险。况且他来这儿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修成天仙呢!修行,是他的第一要务!

里正赵老头明显是个聪明人,听赵钱这么一说,立马叩头答道:“当然!当然!一定!一定!文山里感土地爷爷恩德,一定世代供奉,世代供奉!”

说完又磕了几个头,起身走出屋门对一人说道:“快去请诸位耆老,就说来里正家有事相商。”然后又对另一人道:“准备一桌酒席,一会招待各位叔伯公。”

耆老就是村里年龄大辈分高的老人,在古代宗法社会,这帮人是一个村子的实际掌权者。赵钱见老头要找这帮人开会,知道自己的要求立马就要变成现实了,不由心中得意,索性就在老头家堂屋地下打起坐来,一边炼化周围绵延不断的祭气,一边等着旁听会议。

果然在酒席上赵老头提出让各家都供奉土地公公,这帮耆老纷纷附和响应。他们或亲见或听说了昨天的事,哪里还敢有二话?文山里从未供过土地爷,土地爷还在本村显灵,赶走了恶霸,保护了村子,他们要再不敬,那就真是不识相了。

于是接下来不到两天时间,文山里各家都有了土地爷的神主。户户堂屋香烟缭绕,天天有人跪拜祈祷。围绕在赵钱周围的祭气已经像一团厚重的浓雾,驱之不散,而且越积越多。赵钱也不偷懒,天天在自己那个简陋的洞府中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