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蛘泻簦�芯�榈某�χ灰�纯纯腿说拟删椭�懒耍�绻�胫形掴杀闶堑プ觯烩申�槿缁ㄉ�祝�撬�С牵蛔慈缬衩资强谔溃蛔慈缢扇时闶歉膳荨Mü��衫幢泶镒约旱脑竿��抟杉忧苛顺�τ胧晨偷母星榻涣鳎�云鹄聪氡乇鹩幸环�缥读恕�

要吃正宗的羊肉泡馍,还得去西安号称“天下第一碗”的老孙家,据说老孙家的特大号海碗可以盛十二个小馍。当然吃的时候可要量力而行,能装十二个并不等于你能吃十二个。去过老孙家的大人物多了:老舍、周恩来、杨虎城、张学良、于右任等,不胜枚举。我不是名人,不过总有一天我也要去尝尝,而且,如果有二层楼的话,我还准备坐到二层楼上品尝呢。

西安名贵细点金线油塔(图)

金线油塔是古城西安独有的一种名贵细点。样子看似松塔,丝层层盘绕,提起来呈一条金线,放下复成塔状。吃的时候,将两个油塔叠罗为一合,佐以杏仁甜浆、白甜面浆等配合调味,特别软绵香润,别具风味,深受当地人喜爱。

金线油塔原名“油塌”,后因其工艺改进,制作更加精细,金丝盘绕如塔,遂改称金线油塔。该甜点据传始于唐代,至清末,为三原县城悦丰和和永丰亭两家食店所善制,彭占魁和杨丁海两位店主经过不断选料、创新,增加油饼层次,并改饼状为塔状,改烙为蒸,金线油塔遂成为今日所见之形制。20世纪30年代,金线油塔由三原县城传入西安,南院门第一市场福记饭馆的马振贤师傅先得真传;20世纪50年代迁至西大街迎祥观巷,店名改为同福楼,金线油塔一直作为其看家名点延续至今。西安老人一般都知道,马师傅制作的金线油塔松、软、绵、腴、润、香等特色俱备,因加有脂肪油,吃的时候必须刚出笼的为好。据说马师傅的金线油塔一出笼香气四溢,立刻引来众多食客。

《朝野鉴载》记载了唐代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主人公就因为喜食“油塌”而生出是非来。周武天授年间,有位令史张衡,其时已是位居四品的官员,因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即将晋升三品。一回,他刚从大明宫出来,经过街市时,受到扑鼻的香气吸引,停下马来一看,原来路边有卖刚出笼的“油塌”,张衡平日即好此味,这时忍不住买了一个,骑在马上,边行边偷偷地吃。也是运气不佳,他吃“油塌”时正好被御史碰上,致使被殿前弹奏。武则天大为恼怒,立刻将张衡贬敕,流放外地,不但不许入三品,还失去了原先的官职。一个小小的“油塌”竟使一位令史官职、名誉尽失。此物之味美,真可以“闻香下马”来形容了。

吃在中国确实是一件意味深长、充满奥妙玄机的事情。张衡吃“油塌”遭贬,也许是因为武则天认为其有损国体吧。不过张衡的遭遇还不是最坏的,三国时的杨修下场更糟,因为看破曹操的“鸡肋”军令,曹操恼羞成怒,以“造言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首。当代作家吴祖光也曾因在文章中说“有一天我发了财,我一定要拉朋友吃遍天下”,招致1957年被批判。看来,吃饭时以不言谈为礼仪,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吃能生祸亦能生福,历史上也有因吃而化险为夷、飞黄腾达的例子。苏轼因食做诗而得免牢狱之苦;明人陈嶷因赋《豆芽菜赋》而在朝廷选贤考试中得了第一。

得福固可喜,遭灾亦可悲。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复杂内容,还“吃”以自然本质,大家岂不吃得快活自在。

廉明的带把肘子(图)

曾经有个时期,我们家乡逢到岁尾,便忙忙碌碌准备过节的吃物,称年货。大家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往自己家收揽,仿佛战前储备。采购完备,再连夜将年货烹制成菜。接下来,在春节短短的十几天中,像完成任务一样,将所有这些统统吃光。食量之大,每个人都可以自夸是一头大象。在人们的采购品中,有一样不可或缺,就是猪肘。一方面,能不能买到猪肘可以考验自家的采购能力;另一方面,猪肘浑然有形,烹制成菜色泽喜人,满满一盘显得菜桌分外丰盛。

肘肉瘦肉多,富胶质,蒸、炖、焖、酱、烧、扒各种做法皆好吃,调制得法,可达到肉酥皮糯,用筷子便可以切割,简直和豆腐一般嫩软。我喜欢连皮带肉一起吃,味道更加香浓醇厚,有时富含胶质的皮简直要把嘴巴粘住了。肘肉还有一样好处:特别垫肚,饱用之后,说话也有底气,走路四平八稳。

以“肘子”名之的菜肴,一般是用猪后肘为原料,如酱肘子、清炖肘子等。陕西有道风味名菜带把肘子却是以前肘为原料,风味独特。说到带把肘子的起源,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明朝弘治年间,同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