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2/4页)

为当家人,自然也是知道自家部队详细情况的,虽然心中知道此事刘廷贵已经经历了,但是他依旧感到不满。

当然了,他的这种不满也不会公然说出来,他只是皱了皱眉头就是继续看今天的这场演练。

随着炮兵们陆续开炮,进行了一场不能称之为‘急速射’的炮火覆盖后,步兵们也是开始行动了,身穿青灰色的步兵们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开始从挖掘的战壕里跃出发起冲锋。

今天的演练主体是步炮协同,这后方的炮兵们自然还在继续炮击,不过炮击的范围已经开始向后延伸,以阻挡敌军的后方增援,同时避免给己方进攻的步兵们带来误伤,眼开着炮击的范围开始延伸,而且延伸进行的缓慢有序,让观看演练的赵东云以及一大群军官们齐齐点头。

虽然手下炮兵的速射不堪入目,但是仅仅凭借这一手配合步兵的延伸渐进炮击,就足以证明刘廷贵的这个炮兵营的骨干军官素质是过硬的,欠缺的只是训练士兵的时间而已。

再看步兵那边,随着各级军官们吹响铜哨,挥舞着指挥刀,士兵们端着已经插上刺刀的步枪开始爬出战壕,在模拟出来的硝烟中散开队形,猫着腰开始向前发起冲锋。

同时部署在战线的数挺重机枪也已经开火进行火力压制,虽然打出的都是训练的空包弹,但是重机枪特有的嗒嗒声依旧能够让人感受到重机枪的密集火力。

在火炮掩护、机枪火力压制下,两个排近百名步兵们开始对预定的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在赵东云的望远镜中,这两个排的步兵从战线的两侧迂回进攻时,队形散的非常开,和当今流行的步兵战术是差距非常大的。

当进攻方发起进攻的时候,扮演防守方的另外一个步兵队也是开始行动,配属的两挺重机枪同样部署在战线两侧,而且还是前凸的机枪堡垒,等对面的步兵发起冲锋后,两挺机枪也是开始进行射击。

当然了,因为这只是演练,自然不可能出现一开火就倒下一大片士兵的情况,所以进攻方的士兵们只是趴下身体,然后采用跳跃、爬行利用部分掩体继续前进,而部分士兵则是趴着用步枪进行压制射击。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迂回进攻的士兵们已经靠近防守方的战线不足三十米,很快进攻士兵们就是扔出了手榴弹,虽然扔出的手榴弹只是个木头不可能爆炸,但是防守方的军官也很自觉的看见手榴弹后就开始装死……

不过防守方的士兵们也是同样开始扔出一片一片的手榴弹!

当战局出现僵持的时候,进攻方往右翼投入了一个队的预备队,结果嘛自然是根据提前商定好的结果,进攻方花费了极大代价后攻克了敌军阵地。

由于这场演练规模不大,而且也不是什么实弹演习,甚至为了省钱连空包弹都舍不得多打,只让几挺机枪打了一阵听个声响而已,扔出去的手榴弹干脆就是一个木头包铁的假手榴弹。

从视觉效果而言是远远没有后世国产抗日剧那么好看的,甚至称得上是枯燥无聊的,就连参与其中的士兵们都是懒洋洋的。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此枯燥的演练台上的一群观演的军官们却是看的聚精会神,少数几个人更是直接当场拿出了纸币一边写写画画一边苦思冥想。

“陈统带,今天的这两个队表现的可谓是深得我北洋新式步兵战术的精髓啊,看那迂回进攻的队形简直就跟统领大人写的冲锋战术一摸一样嘛!”林永权看罢大叹,尽管他和陈光远关系不算多好,但是对他练兵的本事还是挺佩服的。

赵东云去年就在北洋内部提出的新式步兵战术,当时赵东云借口德国陆军已经采用最新式的步兵战术以应对机枪所带来的火力压制,而袁世凯他们在见识过机枪的庞大威力后,也是有极大感触,不过袁世凯到底是没答应在全军推广新式的散兵进攻战术,而是有限度的进一步扩大散兵进攻时的间隔距离。

不过这第三混成协是赵东云的部队,所以赵东云要怎么训练部队其他人自然是管不着的。这种新式步兵战术虽然还没有完全抛却以前的那种线列散兵思想,但是士兵与士兵之间的间隔更大,而且层次更厚,同时加入了手榴弹的训练内容。战术的核心已经不是和对方的士兵对拼,新式战术的核心是尽可能的避免敌人机枪火力的杀伤。

而防守的话,自然是尽可能的利用机枪杀伤敌军冲锋士兵了。

第三混成协采用新式的步兵战术进行训练,而赵东云更是有事没事就亲自给自己兼任统带的第十标进行训练,但是虽然这些新书战术是赵东云提出来并完善的,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