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2/4页)

、粮食为辅,至于重机枪除了最开始那批近百挺外,后续几个月时断时续,一般保持在每个月十多挺或者二十多挺不等的供应量,今年一月到现在的八月份加起来的话,赵东云通过各种渠道一共给俄国人弄来了大约两百挺左右的重机枪。

这些重机枪有半数是赵东云去年事先从德国购买囤积的,后续的近一百挺都是从德国陆续进口而来,不过能够拿到手的数量一直不多。

人家德国人的重机枪产量也是有限的,他们肯定优先装备自家陆军,然后才能用来出口,此外北洋陆军也是德国重机枪的主要买家,前几年就不说了,单单是今年年底袁世凯就是一口气订购了一百挺重机枪,今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又是订购了一百挺,再加上其他南方各省陆续订购的重机枪,可以说德国人的重机枪在中国是不愁市场的。

更别说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自身由于重机枪产量有限,也是直接向德国进口大量重机枪,甚至连日‘本人在购买了法国人的机枪至于,也是向德国人下了大批重机枪的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赵东云已经很难通过进口途径从德国进口到大批量重机枪了。

至于其他国家倒是有重机枪,英国,法国,美国都有,但是这里头还牵扯到口径以及子弹供应的问题,俄国方面原先装备的就是从德国进口的重机枪,后来从赵东云手中又得到了大量德式的重机枪,而现在处于战争紧要关头可没有什么时间让俄国人进行什么口径变更这种事,所以最好还是持续保持现有的机枪体系,所以其他国家的重机枪俄国人很难用得上。

这还是其中一方面而已,此外还有一个就是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国际市场上的军械价格几乎是直线上涨,尤其是远东地区里的重机枪价格,几乎是一天一个价,现在的重机枪价格和今年年初比起来,涨了至少一倍!

而赵东云只是个二道贩子,这进货价贵那么多,他的利润自然就低了,再加上倒腾重机枪这玩意其实不怎么赚钱,就算他费大力气弄来一百挺机枪,能赚个十万两银子就不错了,然而他随便倒腾上万发炮弹,赚的就不止这个数了,而且炮弹还是福元机器厂自家产品。

所以对比之下赵东云更愿意卖炮弹、子弹这些消耗性质的弹药,也不愿意去倒腾进货麻烦,而且也赚不了几个钱的机枪。

然而作为一个合格并且有良心的军火商,对客户的要求自然是需要尽量的满足,所以赵东云道:“安德烈先生你应该知道,如今远东市场上重机枪实在是紧缺,不但有我们在进货,对面的日‘本人同时也在购进所有能够看见的重机枪,所以要弄到大批量的重机枪实在困难!”

安德烈却道:“将军你不是有一个兵工厂吗?难道不能生产出来重机枪?”

赵东云摇头苦笑:“暂时还不行!”

福元机器厂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获得了德意志武器公司的mg01重机枪的专利授权以及马克沁的专利授权,但是有了专利授权是一回事,能仿制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能仿制是一回事,能大规模量产又是一回事,所以别以为买了专利授权就能够大批量的生产重机枪了。

虽然人家已经把全套的设计图纸给了你,甚至连造枪的原材料都是准备进口,但是要把这些零部件要造出来还是有着相当多的技术难度,甚至连组装都不容易,为了搞这个mg01重机枪,福元机器厂的机枪厂可是购进了不少高精尖的设备。

理由同样简单,这个mg01重机枪过于精密,福元机器厂现有的那些机器设备精度不够,在购置这些设备的时候又是被德国人搜刮了一把。

这也好在是1904年,虽然名义上还有一个对中国的军火禁运,但是别说这个军火禁运已经名存实亡,就算还有这个军火禁运也不会有什么技术封锁这种事情,这年头只要给得起钱西方的那些资本家可是连底裤都敢卖给你。

在有了设备,而且还是在一群洋人工程师的设计下,福元机器厂的第一挺mg01重机枪出来的倒是不晚,实际上年十二月就已经研发了出来,并且命名为福造01式重枪,但是这只是洋枪而已,连小规模试产都算不上。

这不,上半年福元机器厂一直折腾着尝试小规模生产,那产量自然是悲剧无比的,一个月也就造那么一两挺,最多的上个月也才造了六挺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是被用来进行各种测试,算是正式产品的只有上个月给段祺瑞手下第四镇提供的四挺。

也就是说搞了大半年,福元机器厂现在一共只出厂了四挺福造01式机枪而已,连小规模试产都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