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2/4页)

了带回奉天来。

至于现在如果仅仅因为未雨绸缪这四个字就要把福元机器厂搬到奉天来,那样是非常不可取的。

现在战争时期,不管是他赵东云还段祺瑞甚至王英楷的部队,都是需要大量军火的时候,福元机器厂这个时候不能动,一旦动了还怎么生产军火啊?

这搬迁说的简单,但可不仅仅是挪个地方那么简单,这搬迁的话一两年内都别想恢复如今这个产量,所以能不搬还是不搬的好,尤其是这种关键时刻。

至于说入关后战败,被别人赶回关外,那就另外一回事了,到时候少不得要当一回拆迁办,把整个福元搬回奉天去的。

“老孟的骑兵到那里了?什么时候到山海关?”赵东云放下赵晨滨的电文后,然后抬头问方壁永。

方壁永道:“孟将军都骑兵协已经过了绥中,预计明天就能到山海关了!”

孟恩远的骑兵提前两天出发,不过比以为孟恩远的骑兵就是直接骑着马西进了,其实不是,孟恩远的骑兵和后边的步兵们一样,同样是乘坐火车进行机动,要不然的话长途骑马行军马匹会受不了,走个几十公里估计就得死一大片的战马,如果是牵着马步行,那行军速度估计比步兵还要慢了!

古代里头的那些骑兵,尤其是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机动数百公里,主要是依靠一人三骑甚至四骑。

赵东云手下的骑兵都是单人单骑,进行机动的时候主要还是以中短距离的机动为主,近代骑兵所说的机动性,一般是指中短距离的战术性机动,尤其是抵达战场后的战术机动,并不是小说家言所说的那种千里奔袭!

这孟恩远的骑兵也不是什么天兵神将,可没办法两三天之内就从锦州跑到山海关去,还得依靠乘坐火车!

仅仅从赵东云入关的行动来看,就可以进一步证明了铁路在当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入关没有关内外铁路,赵东云根本不可能两三天内就从锦州抵达山海关,只能老老实实的靠腿走过去,而且现在初冬来临,等到山海关的时候估计都是大雪纷纷了。

十三号上午,山海关内,孟恩远带着华振基等一票骑兵将领们走下了火车,而前头则是一大群前来欢迎的第四镇将领,孟恩远走近了一看,没有发现段祺瑞等人,很明显段祺瑞已经带着他的大军提前南下了。

前来迎接的不过是第四镇的一个营管带,只见他上前道:“孟将军,现在这山海关叫交给你了!”

这第四镇在山海关内留下的部队已经只有一个步兵营了,如果不是为了守住这山海关让赵东云进来,估计段祺瑞这一个营也是不会留下来的。所以把山海关的防务交给孟恩远后,那第四镇的这个步兵营立即就是开拔南下,追赶段祺瑞的主力部队去了。

孟恩远看着相继下火车的士兵们,然后转头对华振基道:“先让兄弟们把战马安顿好了!”

然后他又对手下副官道:“给司令去信,就说我部已抵达山海关,请求后续指示!”

第一百八十七章 插手唐山

听到孟恩远已经顺利从第四镇手中接过山海关,这让还在西进火车上赵东云放心不少,尽管知道山海关那边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段祺瑞暂时和自己是同盟,而冯国璋和王士珍的部队还远在京师一带呢,是不可能威胁到山海关的。

但是山海关这等战略要地一天没有掌控在手中,他赵东云一天就睡不好觉,这要是突然冒出一股军队来把山海关给抢占了,到时候他赵东云还入不入关了?

如今孟恩远顺利从第四镇手中接过山海关,就是代表着已经清理了自家大军进军京师的最后障碍了,剩下的自然就是尽快赶到境外外围和段祺瑞、王英楷两部汇合,进而把冯国璋和王士珍这两个北洋叛徒给灭了,嗯,顺手也把满清王朝也送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给孟将军去电,让他留下一部驻防山海关,随后继续南下唐山地区,以保福元机器不失为要!”赵东云对于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是早就有了一个腹案。

虽然他不可能预料到战争爆发后的可能的战术细节,但是战略上他却还是略能把握的,对于己方的王段赵联军来说,由于兵力占据一定的优势,所以不用和京师的冯王两人那样慌张,完全可以从稳部署,汇集三方大军后一鼓作气攻克京师。

这也是近几天来王英楷的第一镇和段祺瑞的第四镇一直徘徊不进的缘故,这不是他们不敢进攻,而是要等待一个联合进攻的时机,要不然的三军分散进行就容易形成逐步添油战术,进而导致被各个击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