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是天差地别,当代江苏的经济重心几乎都集中在苏南一带,而苏北的情况虽然要比其他穷省要好一些,但是也远远谈不上富裕,说白了也是穷地方。

同为江苏,但是不能把苏南和苏北混为一谈!

这里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苏北地方不小,但是耕地面积远远不如江南地区,再加上苏南的田赋素来极重,能够收上来众多的税款。清末时期,苏南各府县的田赋总额差不多六百多万,而苏北地区十万都不到。

而工商业发展两者也是不等一个等级上,最明显的就是晚清时代江苏的三大厘金总局,一个设在淞沪、一个设在苏州、一个设在金陵,唯独没苏北什么事。关税呢,都被苏属府县包揽了去,同样没有苏北什么事。

至于盐政,清末时期里盐政收入属于特殊收入,严格上并不归属苏北管,清末时期盐政收入素来也是不纳入苏北财政收入,而是纳入宁属收入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强调一点,那就是清末时代的苏北财政收入是及其悲剧的,宣统三年的财政预算上,苏北收入只有区区六十六万两,而苏南各府县则是有四千多万(包含关税、盐税等)苏北的财政收入只占据江苏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点六!

别惊讶,这数据就是这么夸张!

然而了,这个数据也不能真实代表苏北和苏南地区的经济水平,因为清末是和盐政、关税、茶、烟酒等收入分开来的,从列表上苏北收入才六十几万两,但苏北地区的水平自然远不止这个水平,比方说盐政收入,严格上说起来就应该是划入苏北方面而不是划入宁属地区,关税收入也应该分给苏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给了苏属地区。

如果这两项能够归还给苏北地区,那么苏北地区的财政收入虽然还远不如苏南地区,但也不至于那么难看!

在前清时代,这些收入都是被纳入了宁属或苏属里头,但是现在嘛,江苏已经被一分两半,苏系掌控下的苏北自然也是和苏南分了开来,赵东云自然不可能把关税和盐政收入拿给段祺瑞的。

尽管苏北田赋不可能增加多少,但是盐政、关税、纺织的收入依旧是非常可观的!

按照财政部的预计,虽然苏北经过战乱,地处前线,但是以盐政为主,1908年度的财政收入依旧有望达到一千万圆左右。

只是这个数据和苏南五千多万圆的水平比起来,依旧差的非常远。

安徽那边,苏系控制的只有皖北地区,而且重要城市安庆还不在手上!

这安徽本来就是全国闻名的穷省,历史上1909年安徽全省的财政收入只有区区六百四十多万两银子,如今苏系掌控的大部分皖北地区又饱受战乱,地处前线,明年能够收上来六七百万圆就得烧高香了。

东三省、唐山行政公署、直隶、山东、河南、苏北、皖北、察哈尔等蒙古地区在内,1908年苏系在这些掌控地盘上预计能够收取大约一亿六千万圆左右。

这个数据看上去也算不错了,但是对于国内来说并不算什么。

以赵东云的最大竞争对手段祺瑞为例子,如今他麾下皖系掌控着苏南、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诸多地区,按照财政部的推测,如果段祺瑞能保持上述地盘的话,并把征税的力度保持在前清状态,那么他就能够轻易征收超过一亿五千万以上的税收,如果段祺瑞也学赵东云整顿财政,同时加大对辖区的征税额度,那么就能轻松超过苏系,最后直奔两亿大关都不是不可能的。

而且段祺瑞没有赵东云那么多包袱,他收取的税收可不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欠款之多的,可都是能够拿出来维持行政运转和扩军所需。

然而赵东云呢,既然成为了共和政府的总统,并且陆续承认了前清和列强签订的各项条约,纵然以此获得了善后借款,但是也就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仅仅是每年需要偿付的外国借款、赔款本息就要好几千万。

所以仅仅是比财政情况的话,赵东云领导的苏系是完败于段祺瑞的皖系的!

然而军阀之间的争霸可不是比谁钱多,要说钱多,之前的南方联邦更多钱,还不是一样被穷光蛋一样,连军费都拿不出来的北洋军阀打出翔来。

“明年的财政预算收入初步定为一亿六千万,不过随着局势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军能够在渡江并拿下江南地区,那么有了江南后,财政收入就完全可以轻易再增加五千万圆以上!”周学熙虽然不是军方的那些好战分子,但是他却是一直都是支持军方准备南下渡江作战的,不为别的,就为了拿下江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