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2/4页)

整个一个营向前突进迂回,对面的皖军如果要挡下来,至少也得派遣一个营,而且双方运动的过程中,对部队的组织能力考验是相当高的。

同样是一个迂回穿插作战,但是让两支不同的军队来执行,那么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里头并不考验什么装备水平,甚至都不在考验士兵的枪法准不准,体能好不好,而是更考虑部队的组织能力。

就如同后世里的解放军,他们为什么能够频繁的执行穿插包围战术,就是因为他们的部队组织能力非常高,相反,那些国民革命军却是很少有部队敢执行这种战术,为什么,因为他们把部队派出去后,天知道他们能不能顺利成编制的抵达。

奉军部队的组织能力虽然不如那些后世闻名的强军,但是就当代国内范围来说,其水平还是一等一的,至少比皖军、南方联邦强得多,完善的军队组织,较高的军官素质,士兵的训练水平较高,这些就是当代奉军为什么能够入关击溃直军、鲁军,横扫直隶、山东、江北、河南的理由所在。

赵东云练出来的这支奉军准确上来说,和段祺瑞麾下的皖军是同一个层次的产物,只不过奉军的老北洋部队较多,当初前清灭亡后,完全按照北洋新军标准编练的部队一共才几支啊,北洋常备军七镇、奉天常备军两镇,加起来才这么九镇而已,但是赵东云一个人就掌控了三个镇,其他的段祺瑞,王英楷,王士珍他们都只有一个镇而已。

可以说,这三个镇的才是赵东云崛起的真正原因,而不是说赵东云本身是穿越者,就能够开主角光环给麾下的部队瞬间提高好几倍的战斗力。

三个镇的老骨干部队,就足以为后续扩张的奉军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军官,同时再加上入关后几乎接受了直军的大半精华,又使得奉军的军官群体水平、老兵数量进一步增加。

前清时代培养的新军军官,有半数都是在奉军里效力,剩下的才是分别在皖军、晋军、鄂军以及南方联邦部队里效力。

而这些,才是奉军能够掌控北方中国,压着段祺瑞打的根本原因。

并不是说因为赵东云弄出来了几个新式战术,再搞出什么迫击炮和装备轻机枪就让奉军能够横扫天下了,武器方面只是一个次要原因而已。

依赖素质较高的军官和大量的老兵,方庆坤可以发动难度较大的迂回攻势,然而当两江第七师第二十五团也派遣相应的部队前往拦截的时候,两江第七师组织能力较差的弱点就是暴露无遗。

虽然对面的奉军军官们竭力想要维持部队的拦截步骤,但是依旧无法让前往拦截的那个营顺利组织起来,很快其中的两个步兵连距离就是发生了脱节。

这个时候,前线的奉军指挥官们却是清晰的看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乎下一瞬间,还在进行快速跑动迂回的奉军第一营就是迅速调转枪口,然后朝着皖军的两个步兵连直接的空袭发起了突袭。

第三百九十三章 迂回和胜利

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装备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还是部队的组织能力,一支部队的组织能力强弱,就直接决定了这支部队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各种战术。

尤其是那些那些高难度的战术,就是极度依赖部队的组织能力!

迂回进攻,这说起似乎很平常,但是要想在敌军眼皮子弟顺利迂回成功,这对于部队的组织能力考验是相当大的。

同样的,防御方的敌军要想主动拦截对面的迂回进攻部队,同样需要良好的组织能力,因为敌人在迂回进攻而防御方同样也在尽心紧急机动,进行各种防御战术的布置。

放眼当代中国,具备上述组织能力的部队绝对是屈指可数的,而每一支部队拿出来都是各大军阀的当家部队,比如奉军的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这三大主力师,又比如段祺瑞麾下的第四师、第二混成旅,又或者是王士珍麾下的第六师、吴凤岭麾下的第二师、王占元的第七师,此外还有南方联邦的第十九镇以及覆灭的第十镇。

至于其他的部队,比如说奉军里的第一师、第十四师,皖军里的第六混成旅、两江第六师,南方联邦的第一镇、第二镇,这些部队虽然也上各大军阀的主力部队之一,武器装备不逊于各大军阀手中的王牌部队,但是各方面的素质还是要略逊一筹的。

而再次一等的两江第七师、奉军第十一师等部队虽然进行正常作战不成问题,但是还是欠缺许多。

在今天奉皖两军的马鞍山战役里,这种王牌部队和一般主力部队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方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