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 (第2/4页)

国内工商界为什么这么卖力的支持赵东云,支持苏系发动国内统一战争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系施行的扶持工商、整合税收的政策对于这些商人们而言,尤其是办实业的商人们而言是拥有极大的吸引力。

跟随者奉军的步伐,苏系背后的那些商人们把各种商品带进了各省的市场,尤其那些轻工业产品,比如纺织品,火柴,肥皂等日常生活所需的轻工业产品,是随着奉军的步伐逐步占领南方各省市场。

随着各地林立的历尽关卡消息,商品的运输费用降低,这售卖的价格也就相应的降低了,这让他们的商品具有了更大的价格优势,相对于那些进口的洋货而言,国产货的质量优势自然是没有多少的,要想和洋货争夺市场,要的还价格优势。

而商道畅通,运输费用降低,这对于国产货降低成本而言具有极大的战略性优势。

赵东云早两年就确定扶持工商,整合税务体系的政策,可以说是苏系这两年得到工商界的支持,快速崛起的关键性政策。

没有这两项政策,那么赵东云发行的爱国债券那些商人们就不会购入,商人们不购入爱国债券,那么就会让苏系缺少足够的足够战争经费,尤其是在1907年的时候,商人们踊跃购入爱国债券的行为,给当时财政已经陷入崩溃边缘的苏系带来了有利的支持,如果没有1907年获得的数千万的爱国债券支持,苏系财政不可能维持到1908年初获得善后借款的哪一刻。

而如果苏系财政在1907年就崩溃了,那么也就谈不上奉军南下了,因为扩军打仗都是要花钱的。

所以说,当代苏系能够崛起,和它实行的扶持工商、整合税收这两项关键性政策是分不开的。

有了这么一大群看到赵东云,希望苏系的经济政策继续下去的商人们支持苏系,这才是奉军快速扩军,连战连捷的关键。

虽然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矛盾主要是农民和土地的矛盾,谁能够获得农民的支持谁就能够获得天下,但是这种情况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有点片面。

赵东云的主要支持者并不是农民,而是工商界。

当然了,如果之前苏系和皖系争霸失败了,赵东云的大军被打的彻底失败,为了东山再起,赵东云也不排除玩杀地主分土地,搞所谓的阶级敌人的把戏来重新获得争霸的优势,只是不到最后一步,赵东云都是不愿意采取这种有可能让自己背上千古骂名的手段。

要知道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掌管舆论的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而只是分子都是很矫情的,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就没几个知识分子赞同或赞扬搞什么激进的土地革命,也许现在你用刀枪和子弹可以逼他们服从,但是一转身人家照样拿起笔杆子骂你,等过上几十年,书店里的书架上就会出现无数批判你的书籍,渐渐的你就从‘伟人’就会变成‘粽子’。

第四百五十章 1909年财政

赵东云虽然自诩心狠手辣,脸皮也够厚,也不怎么在乎后人怎么评价他,但是既然能够用更平和和容易的手段统一国内,获得最高的权力,他为什么还要去搞这种让自己背负千古骂名的事呢?

赵东云为了拉拢工商界,那么就得继续扶持工商业,而这不仅仅能够拉拢工商界的效忠,更能够给苏系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收工商税可比收个农业税多多了,目前来说,苏系财政的财政收入里,农业税虽然也重要,但是和以往封建时代全部依赖农业税收不同,到清末时期,实际上工商税收已经是占据了大头,农业税下降到了第二大税源。

1909年的苏系财政预算里,中央国税收入预计会达到三点八亿圆,然而其中的农业税只占据了其中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工商行业的营业税、增值税等加起来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五左右,盐税占据了大约百分十五,其他杂税占据了剩余的百分之五。

从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工商业提供的税收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为主要的税收。

而上述预计的三点八亿税收里,按照地方来划分的话,奉天一省就贡献了超过六千万的税收,超越江苏成为国内第一大赋税省份,奉天的财政收入在短短几年里从千万规模增加到六千万之巨,这和赵东云对奉天的大力开发是分不开的,持续不断的向奉天移民,开发荒地种植大米,大豆等作物,农业税增加的同时,更加刺激了奉天的大豆加工业发展,大豆产业、纺织产业给奉天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奉天过来就是传统的经济强省江苏了,虽然江苏历尽了两年的战争破坏,但是不管是段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