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上香(上) (第2/2页)

于佛祖、菩萨的传说故事改变了不少。佛教不是本地产物,而是几百年前从香川之地传来,共有典籍若干。后来这几百年内,不断有高僧大德前去取经听法,如今的佛教在天元之州是最旺盛的一门宗教。

事实上,殷如行将其当成了本地唯一的宗教。这里没有什么道教、儒教。本地的神话传说零零散散,各不相同。哲学典籍一概没有,只余纯文学故事价值。而且天元各地拜祭的神灵也各不相同。比如祺地和禧地,他们坚信,出云山上有神灵出没。山峦的云端是神灵的家园韩流之绽放。殷如行非常能理解。这两家都背靠出云山。拜祭个山神很正常。

祀地和祝地则不一样了,他们拜祭最多的是海洋之神。他们坚信,海上的仙岛才是神灵美丽的家园。殷如行对此也表示理解,这两块地方都有海岸线嘛。

然后是祉地,这里的人民对大地之神更有好感,据说他主管丰收。殷如行这回不看介绍都知道,这悲催的孩子一定是内陆多平原地带,既不靠海,也没什么高大山脉。只要踏踏实实的信奉大地之神了。一个没有系统哲学思想的宗教,是无法延续其生命力的。这样一群薄弱的神灵在佛教因果转生、六道轮回的强大实力下,被摧残的连渣都不剩。只能当床头故事哄小孩了。

殷如行摇摇头。一边朝着马车外观察行人街景,一边飞快的用炭笔在纸上记着什么。

与她同坐一辆车得采桑好奇的看了半天:“如妹妹,你在记什么?”

殷如行大方的将写了简化汉字的纸张递给她看:“这是我家乡一种快速记字的符号。我正在做一份关于佛教的调查报告。得随时收集资料。”

采桑看了一眼那纸,问道:“就这么看看大街也能记上这许多?”

殷如行微微一笑:“采桑姐姐,这大街上的行人,可以看出好多有趣的事呢?”也不劳采桑费心,便径自解释开来:“你瞧。这赶往普济寺上香的,多为平民。其中穿细棉布者xx人、穿粗棉布者xx人、麻布xx人、葛布xx人。再算出百分比记录留存。这些都是数据。再来一批时仍旧按此种方法。待得我们到了寺中。只需记录的各项人数的百分比相加,除以数数的次数。便是综合下来较为精确的百分比了……”

她仔仔细细的解说着,采桑早就听糊了脑子,连忙求饶:“好妹妹,知道你是个有学问的。你就直说最后能看出什么消息吧。你这一讲解,我脑子都乱了。”

殷如行不温不火的笑道:“最后自然是得出全江城大约有多少民众对普济寺奉若神灵啊?”

“算这个?”采桑觉得自己被糊弄了,“这还用算?谁敢这么大胆,不相信菩萨?”

殷如行皱眉,很难对一个仅能写字算帐的婢女解释清楚,她也不愿吃力不讨好的解释,遂将天扔给高个子去顶:“这是我和二公子商议了的。二公子说,这些细节虽小,却也不该放任溜过。碰不着也就罢了,既然遇上了,就多记些呗。”

采桑这才展眉。心道想必两位公子是见她女流之辈,随手给安排了个无聊的小差事,以备让其不无聊。踢了踢脚下,轻笑道:“别的倒也罢了,你带这么一大块木板子来做什么?难不成还要当木匠?”

殷如行抽出木板笑了笑:“这是预备了在寺里见着好风景作画用的。魏先生刚教了白描手法,说是要多练。姐姐不是说寺里风景好么,我去后便找出清静地方,在木板上铺了纸写生,回去后照着练习。定能有进步。”

采桑咋舌:“这么用功,你还要弄个琴棋书画全才不成?”打量了她半晌,“真是人小志气大。对了,二公子可不喜欢这些,你怎么就改了?”

殷如行应景的叹了口气:“别提了。我当初和大公子提出要认字习武,谁知习武太难,我练了好久都没成效。成日里确是累得要死。这才知道,原来武艺不是好学的。只能换方向了呗。”

采桑笑,眸光微动:“原来是这样。你呀,原就不该提习武之时。打打杀杀的事,让男人们操心去吧。女孩子家,还是学好女红最要紧。”

说话间,马车来到了普济寺的山脚下。采桑赶紧下车,边催促她:“快些。寺庙建在山上,为显心诚,这里是不许坐轿的。人人都得步行上山。我们快去夫人那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