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李建泰请战 (第1/2页)

朱由哲又拿起右手旁的另一封奏折。 昨日,朱由哲召见了陈名夏、方以智和张家玉三人。 朱由哲让张家玉弃文从武,在京营检阅士卒之后,决意让他留在三千营中担任赞画,以协助和监督马科。 陈名夏进入内阁,以皇帝代表的身份参与内阁议事,可以说是一飞冲天。 方以智,性情有点呆,但很忠诚。 感于此,朱由哲让方以智留在自己身边,负责书写圣旨和处理一些杂事,显然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信。 而所有上呈给朱由哲的奏折,都提前经过陈名夏和方以智的预览,按他们认为的重要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右边的是重要和紧急的,左侧的是不太重要和不太紧急的。 打开,朱由哲发现是山西巡抚蔡懋德的奏折,说李自成可能很快就要向山西进军,请求朝廷派出援兵。 看了看日期,是五日前写的。 朱由哲猜想蔡懋德应该没收到自己给他的密信,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让王国兴送去了二十万两白银。 但援兵? 朱由哲皱了皱眉头,他现在是真没有。 以昨日检阅京营的情况看,眼前的京营不仅缺额严重,士卒更是疏于训练。虽有一些精悍之卒,但数量太少,顶不上什么用。 若这时将他们拉去山西作战,恐怕走到半路就会一哄而散。 等唐通的勤王兵马来了之后再说吧! 朱由哲放下蔡懋德的奏折,又拿起一封。 是骆养性的密信,信中说,他已经抄了田生兰在阳高县的老家,得银八万两,其他金银器物无数。 朱由哲微微皱眉,感觉骆养性要坏自己的事。 这八大皇商最后之所以能够富可敌国,消息畅通是其中主要的一条。 信中没说田生兰本人的情况,那就一定是没逮到他。 阳高县距离大同有百余里的距离,提前在阳高抄田生兰的家,其他七家一定会提前得到消息。 到时候他们八大皇商隐匿财产,让骆养性抄不到东西倒是其次的。若让他们逃跑了,以他们在山西的人脉和对山西的熟悉程度。无论他们投靠李自成,还是投靠满清,将来恐怕都会后患无穷。 但事已至此,朱由哲也只能暗自哀叹,谁让自己之前没有提前告诫骆养性呢! 想了片刻,朱由哲提笔给骆养性写了一封信。 不但没有指责骆养性,反而对他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勉励他再接再厉,争取将这八大皇商全部逮捕入狱。 到这时,朱由哲也没了继续看奏折的兴趣,于是就开始询问起在场的三人。 李建泰欠身行礼,“听闻山西巡抚蔡懋德急求援兵,臣心甚忧。老臣虽年老体衰,但世受国恩,无以为报。愿率一支人马前往山西,与李贼决一死战,以救朝廷于危难之中。” 范景文看着他,眼神复杂,对李建泰的表态十分诧异。 蒋德璟忍不住问道:“李大人,你虽然官至大学士,但从未领过军。如何能挡住闯贼?” 李建泰毫不在意,“蒋户部莫要轻视老夫,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老夫虽未曾领过兵,但平日见的多了,也不一定比那些名将差。而且,这件事只能老夫去。” 看李建泰满脸自信的样子,蒋德璟气不打一处来,强压着怒气问道:“那请教李大人,为何只能你去,而不能是那些有经验的朝廷宿将?” 李建泰仰着头,脸色傲居,“因为臣的老家就在山西曲沃,而且颇为富有。臣回到山西,一定散尽家财,招募士卒。以臣在老家之威信,可轻松招募万人,再配合蔡懋德的太原军队,定可战胜闯贼。” 蒋德璟满脸无语。 这老头,是有多高看自己啊! 战胜闯贼? 这样的大话,现在朝堂内除了他谁敢吹这样的牛? 看蒋德璟不再说话,以为他是被自己说服了。李建泰顿时信心满满,抱拳向朱由哲道:“陛下,老臣请战,望您准许。” 朱由哲看着李建泰,心中有一些很奇怪的感觉。 李建泰,在李自成逼近京师之时,他是主动要求前去迎击的。 有后世人说,李建泰这样做是因为害怕家乡遭祸,存有私心。 但在崇祯十七年,存有私心的文武官员又何止他一个,但愿意出京抗击李自成的就他一个。 当然,李建泰没那个本事。 率部到达涿州,部下就逃散一半。听闻老家曲沃失陷,李建泰许诺的粮饷没有了之后,剩下的一半也都逃了。 到达保定的时候,只剩下残兵数百,狼狈进城。 那时,刘芳亮已经打到保定周边。 李建泰困守保定城中,直至城破被俘。 后来,李建泰被满清启用为内阁大学士。之后罢官,在响应姜镶大同反正时兵败被杀。 听刚才李建泰的话,再加上他之后的经历。 朱由哲对李建泰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这老头有点忠义之心,但不多。别的本事没有,但吹牛的本事远比他其他的本事要大的多。 想了片刻,朱由哲顿时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了。“李爱卿,国之栋梁啊!但你想过没有?贼势进军极快,若朝廷派出兵马,行动缓慢,或许还未到山西,曲沃便沦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