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利益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先是下马威,接着是各种恩赐。 与皇家结成姻亲,吴三桂知道崇祯皇帝这是想将自己与大明绑在一起。 若是往常,吴三桂会将这视为天大的恩赐,十分高兴的答应。但现在这样的乱局,他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吴三桂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他单膝跪下,抱拳道:“这是臣的荣幸,而且臣希望太子的婚礼能尽快办理。” 既然躲不过,那就欣然接受,不过一女而已。 朱由哲上前扶起他,笑着道:“朕来之时,已和汝父吴襄商议过了,皇后和他已经在操办此事了。爱卿,自今之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所以有些话,朕便直说了。” 吴三桂侍立在旁,“陛下请言!” 朱由哲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问道:“听说你满清那边一直有联系?” 吴三桂脸色顿变,沉吟了片刻,决定照实道:“陛下,最开始是皇太极,之后是多尔衮,他们让舅父写的劝降信,有数封。臣担心若拒而不接,他们会为难舅父。但臣绝没有叛明之心,更从来没有回过信。” 吴三桂的舅父即祖大寿。 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围城数月,城中粮尽,杀人相食,被迫而降。 之后,祖大寿以自己妻儿尽在锦州,而明军不知自己已降为由,建言皇太极让自己带一支人马返回锦州充当内应,助清军夺取锦州。 皇太极答应了。但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就积极组织防御,抗击清军,并牢牢守住了锦州城。 但天下局势却一直没有好转。 从崇祯十三年三月到崇祯十五年二月,祖大寿苦守锦州两年,城中再次上演杀人相食的局面。 而更要命的,松山之战,明军惨败,洪承畴被俘,锦州最后的一点被救的希望也完全丧失了。 于是,祖大寿再次降清。 因为祖大寿在辽东,无论是满清,还是大明这边都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满清没有为难祖大寿,继续任命其担任总兵,将他和他的部属全部编入汉军正黄旗。 但因为上次的事情,满清不再让祖大寿领兵,只安排了一处宅子让其居住,并且不得随意出入。 等于将祖大寿软禁了起来。 有记载,崇祯十七年,南明使者左懋第、陈洪范一行来北京与满清谈判。祖大寿让其子祖泽溥带话给左懋第,“少有机会,无不效力”。 但是否为真,就难以知道了。 对于祖大寿这样一个人,朱由哲很难评价。只能说一点,但凡有一毫机会,他都不会降清。 但历史没有给他那样的机会。 朱由哲默默的叹了一口气,问道:“可否让朕看看那些信?” 吴三桂面露犹豫,过了片刻,弯身行礼道:“陛下稍等,待微臣取来。” 不一会,吴三桂取来了信,有七封,最近的是一个月前的。 朱由哲一一打开,有五封是以祖大寿的名义写的。 其他两封,一封来自皇太极,另一封来自多尔衮。 朱由检飘在一侧,一直静静的看着吴三桂,这时说话道:“吴三桂留着这些信,不说有叛明之举,但至少有那方面的心思。对之,不可全信。” 朱由哲轻轻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吴三桂在原先的历史中,就是那么做的。虽然他首先投的不是满清,但要说他对大明有多大忠心,肯定说不上。 吴三桂是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做出的所有决定都出于自身利益。那为了让他效忠,那就只有一条,就是给予他足够的好处。 赐其为平辽侯是,与其结成姻亲也是。 但这些还不够。 能让吴三桂持续效忠的方法就是不断给予其好处,不说多,但至少能比其他人给予他的多。 名声、利益、个人所得,这些都是好处。 朱由哲看过了那些信,都是分析利弊,劝吴三桂归降的。别说,写的还挺有理有据的。 “爱卿,你说你从来没回过信?” 吴三桂抱拳道:“臣不敢欺瞒陛下。” 朱由哲轻轻的摇了摇头,“你应该回的。” “陛下?” 吴三桂面露不解。 朱由哲手拿着信,脸上笑意更浓。 “祖大寿是你的舅父,当日是被迫而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不用玩‘汉贼不两立’那套,给他回信,问问他身体如何?近况如何?也可以更扩大一点,给你的那些表兄,表弟都写一封信。” 吴三桂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哲淡淡笑道:“他多尔衮能拉拢我大明的将领,朕为何不能拉拢他手下的将领?这些年,主动或被动投降满清的明将并非少数。若有可能,谁愿意给蛮夷当狗呢!” 吴三桂深深点头,“陛下所言极是。” 朱由哲看向吴三桂,“爱卿,为了不给祖大寿以及你的那些表兄、表弟添额外的麻烦,你在信中不用劝他们重归大明,只简单问问他们的近况,和他们保持联系就行。” 吴三桂再次点头,“陛下考虑的周全。” 朱由哲又问道:“爱卿,除了他们,你有途径和其他降将私下联系吗?” 吴三桂皱眉道:“陛下,东虏防备甚严,我军大部分斥候难以深入宁远城百里之内。而那些降将,东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