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兵败 (第1/2页)

五千官兵浩浩荡荡出城。 出城五里,遇到闯军前队。一路追击下去,斩杀近百贼兵。 牛勇信心倍增,指挥大军继续向前。 近中午,遇闯军前锋,有近万人。 双方将士摆开阵势。 闯军不知官军战力虚实,先派出一千士卒进行试探进攻,竟略微占优。 于是。全军压上。 只一刻钟,官军便顶不住了。 官将失措,士卒震恐。 牛勇持刀亲砍数人,但仍旧挡不住败势。 有人先逃,接着便是全军崩散,所有士卒丢盔弃甲向北夺命奔逃。 闯军一路追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五千官兵出城,最后逃回太原者只有数百。牛勇死于战阵之中,王永魁被围之后因不甘受辱而自杀。 朱由哲是到达蓟州时得知太原城外惨败的消息的,蔡懋德的奏疏里面对这场战事做了详细的描写。 损失兵力倒是不多,但双方士卒战力的差距显而易见。 尤其是,首战不利,对太原军心士气的打击是难以估量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派去太原的锦衣卫以串通贼寇的名义杀了张雄,内贼已除,至少短时间内不用担心有人打开城门迎闯军入城。 但蔡懋德信心已丧,奏疏中各种请求朝廷尽快派出援兵。 高起潜打开地图,向朱由哲做着介绍。 “皇爷,京西有四大关,固关、倒马关、紫荆关、居庸关。居庸关最靠北,有重兵把守,暂时无忧。紫荆关和倒马关在代州之西,代州无碍,两关亦无碍。” “唯有固关,在太原之西。一旦贼军拿下太原,必东向进攻固关。固关一下,贼军就可直趋真定。然后北上保定,直取京师。” 朱由哲轻轻点头。 史书中记载高起潜知兵,现在看来,这死太监确实有些本事。 朱由哲转向方正化,“你在保定担任监军,那里兵力如何,能否派出援兵增援固关?” 方正化紧皱眉头,“皇爷,保定本有一些人马。但之前开封被围,保定数次调精兵增援。朱仙镇惨败,总督杨文岳、总兵虎大威及十几员战将战死,早已不同以往。现在只有弱兵数千,难有实力增援。” 朱由哲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知道自己交给了阎应元一个烂摊子,却没想到烂到这种地步。看来,他那个保定总兵不好当啊! 但奇怪的是,阎应元去了已那么久,竟然一封求助的奏疏都没上。 得派人去看看情况。 朱由哲心中暗想。 想了片刻,朱由哲转向高起潜,“高,高爱卿……” 叫出来的瞬间,朱由哲犹豫了一下,给了高起潜一个颇为尊重的称呼。 高起潜忙跪下,“奴婢在!” 朱由哲道:“你去固关一趟吧!去户部取两万两银子,调集真定府的所有人马前去。能守住就尽量守的长一点,守不住就撤回保定。” 高起潜抬头,“皇爷,那太原要救吗?” 朱由哲撇了撇嘴,“你有那本事救吗?” “这……” 高起潜结巴了起来。 朱由哲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只守固关,但要时刻关注太原那边的情况,随时向朕禀告。” 远处奔来一骑,朱由哲认识,领头的是锦衣卫张鼎。 只见张鼎翻身下马,抱拳道:“陛下。” 朱由哲皱眉,“不是刚派人送来奏疏吗?又有什么事?” 张鼎从怀中拿出两本奏疏,“紧急军报,李首辅下令一定要尽快交给陛下。” 朱由哲心中一惊,连忙接过打开,“一封是堵胤锡、左良玉两人的联名奏报,说张献忠已经攻入蜀地,保举高斗枢为四川巡抚,让其入蜀平叛。” 地方官保举地方官,还是总督这样的高官,明显不符合朝廷规制。 但他们之所以这么急,也有一定道理,毕竟四川巡抚空置太久。 前任因罪去职,而新任命的李化熙还未上任就被朱由哲送去了高杰那里。 在真实的历史中,张献忠杀入四川,就是因为蜀地官员各自为战,最终被张献忠各个击破。 现在情况稍有不同,因为秦良玉不久之前被封为忠贞侯,地位、威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但问题是,秦良玉的白杆兵为土司兵,而她本人又是女性,恐怕难以指挥动那些官员、将领。 高斗枢倒是一个人才,毕竟在荆襄失陷,四面皆敌的情况下,仍旧能牢牢守住勋阳。 想了片刻,朱由哲转向方正化,“拟旨,准其所奏。提升高斗枢为四川巡抚,负责四川政事。秦良玉为四川总督,四川诸将皆受其钳制。” 说完,朱由哲又拿起第二封奏疏,是骆养性所写。 奏疏中,骆养性密报姜镶暗中收买人心,并派人南去联系闯贼,恐欲叛明。 朱由哲微微皱眉。 这姜镶还真是死性不改。这闯贼还没拿下太原呢!他都想着投敌呢!论耍贱,还真没人比的过他。 粗略算了算,时间还来得及。 朱由哲让方正化研磨,提笔给骆养性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切都顺着姜镶,尽量探出他的意图。 写完,朱由哲把信递给张鼎,“不必回京,直接去大同,交给姜镶。” 张鼎行了一礼,上马离开。 朱由哲向王屏藩道:“休息够了,该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