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科举取士 (第1/2页)

太原。 李自成召见牛金星、刘宗敏、宋献策等人,看到他们都到了,便让义子李双喜扶自己坐起来。 牛金星连忙上前扶住他,“闯王,你还是躺着吧!身体为重。” 李自成摇了摇头,强硬着靠着墙坐了,喘着粗气,半晌才平息下来。“丞相、军师、捷轩、还有二虎、摇旗、文水伯,你们都坐吧!” 众人拱手谢了。 李自成道:“此前一战,我中了崇祯老儿的埋伏。不但自己身受重伤,还丢了林泉,更是连累白将军战死。这一切都是我的过错,我对不起林泉和白将军,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 刘宗敏沉声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这怎么能怪闯王您呢!要怪就怪那崇祯老儿诡计多端。” 李自成摇了摇头,“战场上,彼此都想要对方的命。这时候,还指责对方耍什么阴谋诡计?” “但这一战也让我看清楚了,明军战力虽然不堪,但仍有一战之力。而向北走,道路艰涩险峻。若明军只守不攻,我军即使最后取胜,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林泉之前说的对,是我军进军太快了,是时候该稍微停一下了。” 牛金星眉头紧蹙,“闯王,目前我军损失确实较大,但明军损失更重。最重要的,若我军此刻停下,那明军就可以得到喘息之机。到时候崇祯皇帝召四方勤王人马入京,我军还能进展如此顺利吗?” 李自成点头道:“丞相说的对。所以,我说的是稍微停一下,并不是完全停止。更准确点,我是指换个进军方向。” 陈永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闯王的意思是向东攻固关?” 李自成笑着点了点头,“太原是个葫芦,能出入的要道只有那几条。向北的忻口,向东是井陉道。” “目前北面有补之把守,可确保太原安全。而东边,明军虽然已经放弃了井陉道,但仍旧坚守固关。只要固关在,明军就可以随时直扑太原。所以,无论是向京师进军,还是为了确保太原安全,我军都必须拿下固关。” 刘宗敏赞同的点了点头,“而且,拿下固关后,就能和芳亮他们会合。” 李自成点头,“这正是我的第二层考虑。自敬、国勋他们率部增援荆襄,目前在山西,我军也不过八万余众。与芳亮会合,两军变成一股,与明军相战也多了几分胜算。” 众将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牛金星眉头紧皱,“闯王,井陉道难行,固关难攻,而且明军在那里布防的兵力不少,未必比向北容易。” 李自成笑道:“我明白,但固关的守将是高起潜,一个太监。” 牛金星愣了愣,一时没理解李自成什么意思。 李自成却转向刘体纯,“二虎,你给他们说说吧!” 刘体纯先是向李自成拱了拱手,接着向众人道:“高起潜曾是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据说精通军事,一直以来都担任监军太监。但他曾因在清军入关之时拒绝派出援兵而害死过卢象升,被军将所反感。” “而且此人心眼小,睚眦必报,贪财而恋权。在其进入固关之后,便惩治了十几个没有向他行贿的官将。而对于那些与我军作战失利的官军,他或杀或打,丝毫不讲情面。” “任继荣和马重禧数次进攻,虽然没有拿下固关。却有一些官将主动来信,言说投靠之意。” 刘宗敏哈哈大笑,“官军军心散乱如此,那固关不是手到擒来吗?” 李自成也笑道:“大明已经是一根朽木,处处都有虫蛀,大一点的风浪都能把它吹倒,不是一点小修小补就能改变的。所以,崇祯老儿的阴谋诡计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 “稍微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坏事。” 牛金星心中有些不舒服,明明只要攻下京师,那自己就能成为一代名相,但却还要等待。但他没有再争辩,而是拱手道:“闯王圣明。” 李自成笑了笑,转头向刘宗敏道:“捷轩,你带摇旗去一趟吧!拿下固关,和芳亮会合。二虎会派人助你。” 刘宗敏点头,“那我就去一趟,砍下那老宦官的头,给将士们当球踢。” 郝摇旗满脸的胡须,一张嘴,露出两颗洁白的门牙,“闯王,那拿下固关后呢!还继续北进吗?” 李自成沉默了一会道:“目前我军其他方面尚好,唯缺粮草。我想等到春收之后,再行北进。” 刘宗敏捶了一下大腿,“都怪那个王国兴,要不是他烧了府库,我们是不可能缺粮草的。” 李自成摇了摇头,继续说道:“这中间还有大约两月时间,正可以做一些事。丞相,我大顺来一次科举取士吧!在陕西和山西同时进行。 “山西这边就让那个已经投降的山西提学道黎志陞负责,而你亲自回西安一趟,专门主持此事。” 牛金星脸色微变。 心想,这不是李岩开始的提议吗?怎么他不在了,李自成倒想起施行此事了。 “闯王,臣是愿意回西安的。但之前您不是说,这些人与地方乡绅多有联系。而且心向大明,并不可信。科举取士,然后就必须任命他们为官,这对于大顺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