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稳定民心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明末粮价是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的。 以米价为例。 崇祯五年,江南松江府一带,白米每石的价格是一千二百文,银价在一两银子上下。 崇祯十一年到崇祯十二年,米价顿涨,一石米的价格在三千文左右,比着崇祯五年上涨了两倍半。 崇祯十五年,银贵钱贱,一千文钱不过抵挡四钱几分银。米价更是高涨,达到每石五两银子上下,比着崇祯五年涨了五倍不止。若是按铜钱算,更是涨了整整十倍。 而大明一朝,北方的粮价是普遍高于南方的。 到了崇祯末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据明末史学家李清所写的《三垣笔记》中记载,北京周边地区的粮价那时达到了惊人的九两九钱五分银子每石,比同时代的南方粮价高了差不多一倍。 这样高的价格,若是守城几个月,会有多少人会饿死?当时,京师每个人恐怕都巴不得李自成早日破城呢! 所以,稳定粮价才是第一位的。 抄了那些勋贵的家,斩了陈演和魏藻德等人,又令锦衣卫奔赴他们老家查抄。崇祯皇帝是真没想到,他们会那么富? 以陈演为例,他老家有良田二十三万亩,宅院、家仆无数,各种财物折算成现银接近八十万两。 而这些银子,朱由哲没有让他们直接运来京师,而是折价成银子,然后去江南换成粮食,运来京师。 一两银子一石,每卖出一石,朝廷就会亏三两银子。但看着他们所有人跪下高喊万岁,朱由哲便知道这件事做的值。 民心,是可以争取的。 朱由哲摆手让他们起来,继续道:“在你们之中,或许就是降为一两银子一石,仍旧有人买不起。那也没关系,强壮的可以协助守城,干一些杂事,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助。” 朱由哲看着有所意动的众人,继续说道:“若身体弱病,干不了事情的,也没关系。从明日起,朝廷会增开二十个粥场。不能让你们吃饱,但也不会让你们饿死。朝廷是不会弃你们于不顾的。还有……” 朱由哲顿了一下,继续道:“城内有足够的药材,朕会让太医院的御医去御药房坐诊。若你们生病了,可以找他们免费诊治。至于药材,也都会按照最低的价格开给你们。” “其他的,守城期间的衣食住行,朝廷也会尽量满足你们的需求。当然,因为京师被围,可能做不到一切令你们满意,但朝廷会尽力。” 朱由哲叫道:“金声、邵宗元,上前来!” 两人走上前,抱拳拜道:“微臣在。” 朱由哲点了点头,面对那些百姓道:“诸位应该知道,前些日子,朕把京师分为一百零八坊。设置大小坊主无数,专司管理各坊百姓。” “眼前的这位名叫邵宗元,他便是管理各坊的大坊主。而这位金声,则是负责维持城内治安和监督这些坊主的。他们的办公的地点就在原先的户部衙门,若你们有不能解决的事,可以找他们帮你们解决。但若各坊主能解决的,就不要去麻烦他们了。” 远处,一队骑兵护着一辆马车赶来。 布帘掀开,是太子朱慈烺。 看到崇祯皇帝,朱慈烺欢快的打招呼,“父皇,父皇。” 朱由哲笑了笑,招呼他上前。 两边百姓让开道路,让其靠前。 朱由哲将他拉到高处,和自己站在一起,面向众人道:“这是朕的嫡长子,也是大明太子朱慈烺。试问,哪有父母不爱子女?若朕真的想要放弃京师,一定会带他离开。但现在他和皇后会一同留在京师,和你们一样。为何?因为朕觉得京师能守得住,觉得朕将来可以解京师之围。” 朱由哲扫视了一眼寂静无声的众人,“朕希望你们能相信朕。或许以前朕做的不够好,令你们失望了。但现在朕知错了,朕愿意改正。所以,希望你们能给朕一次机会。听朕的话,不要出城,把解围的事交给朕。” 众百姓皱眉沉思,没人再说话。 朱由哲也不再多言,面向城头防守的士卒道:“若京师被围,你们首当其冲,死伤在所难免。” “朕在此许诺:若你们不幸战死,你们的家人可以得到五十两银子的抚恤,十亩良田的奖赏,你们的子女可以免费进入县学,你们的父母由朝廷赡养。若你们受伤了,手断了,腿断了,不能再劳动了,朝廷可以养着你们。” “参与守城的兵卒,在守城期间,所有人双饷。同时,杀敌一人,赏十两银子。伤敌一个,赏二两银子。有斩将、夺旗等重大立功表现者,赏千两白银,直升三级。” 众士卒欢呼,跪下行礼,“谢陛下!” 朱由哲挥手让他们起来,“朕只要活着,此诺绝不相负,否则天打雷劈。” 百姓散去。 朱由哲长舒了一口气,这时也完全放松下来。 李邦华看着,心中佩服万分。他相信,这时就是赶那些百姓走,他们恐怕都不愿意走了。 一两银子每石的米价,就是找遍整个天下都找不到。况且,出外还要面临各种危险。 此举,稳定了民心。高规格的赏赐,又稳定了军心。 只要民心、军心稳固,京师就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