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战争爆发前的上海 (第1/2页)

进入八月份,有关江浙战争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各种谣言也趁势而起。

有消息称江苏军阀齐燮员在争取北平政府的支持,还获得海军总司令杜西珪的大力支援。

杜西珪为支持齐燮员,会亲自率领长江舰队和闽源舰队,以及海军陆战队奔赴江苏参战。

浙江军阀卢永翔不甘示弱,获得了以林建长为领袖的沪海舰队的拥护。

他还积极的向东北的张座霖和广东的孙仲山求援。

张座霖表示江浙如果爆发战争则一定派兵入关协助,并先汇30万元接济卢永翔。

孙仲山认为“救浙江、上海即以存粤”,决定一旦江浙开战,即派兵北伐。

这一战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的政治格局。

处在战争中心的上海备受关注,黄浦江上停靠着多艘外*舰,租界内加强了治安巡逻,进出租界都需要严格的盘查。

1924年8月1日,上海海关查获了上海最大的军火走私案。

在一艘美国货船上查抄到机枪8挺、手枪3000支、子弹10万余颗<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这件事并没有被披露出来,但上海滩有关系的人都知道了内情,连冯敬尧都惊讶不已。

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了,这些武器足够在城市里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如果流入上海,尤其是进入租界,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上海的治安不好,可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内,租界内相对来说还是很太平的。

冯敬尧手下也有武装,也会和走私贩子交易,但这种规模的交易从未有过。除非是他想要占领法租界。

这些军火贩子太过肆无忌惮了,这还是被查出来的,没被查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

在上海。只要有钱就能在黑市买到枪支,这也导致暗杀事件时有发生。

林子轩原本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介文人,又不是政治人物,也没有政治立场,更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应该没有谁会来杀他,没有理由啊。

而且,他生活在租界内,平常不会外出。安全上想来会有保障。

可自从听过这个消息后,他就有点担心了。

谁知道会不会有那种反社会的家伙,拿着枪到处杀人,在后世这种新闻报道并不少。

杀人需要理由么?这可是乱世啊!

所以,他从冯敬尧那里要来了保镖,出入也格外小心,基本上过着家里和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他就打算这么过了。

这场战争影响着上海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金融界。证劵价格暴跌,市场惶恐情绪蔓延。

上海的粮价暴涨,各种生活物资被哄抢。百姓苦不堪言。

唯一火热的就是娱乐业了,包括报纸和戏院,歌舞厅和风月场所。

大家都想了解最新的消息,所以新闻类的报纸脱销。

就连小报都不刊载风月趣事了,改成了报道战争的小道消息,虽然一看就知道不靠谱,是瞎编的,但还是有人愿意购买。

在每年的这个时间段,原本是有钱人出外避暑的最佳时机。但他们担心离开租界不安全,就蜗居在租界内。每日听戏看电影消遣,年轻人则在跑马场和歌舞厅混日子。

林子轩旗下的广播电台每日都会报道江浙两地最新的消息。收获了不少忠实听众。

在电台的盈利方面,目前只有广告。

被他寄予厚望的点歌节目只运行了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原因是这个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没有浪漫情怀,不懂的这种隔空示爱的美妙之处。

他们宁愿和女朋友看电影或者跳舞,也不愿意凑在收音机前听一首爱情歌曲。

他们感觉那样做太傻,还不如回家听留声机呢。

点歌节目刚开始还流行了一段时间,毕竟新潮嘛,后来就无人问津了。

不过这个创意在外国人当中流行开来,尤其是法国人,他们觉得这种意外的惊喜很罗曼蒂克,于是,林子轩专门为外国人开通了特殊服务<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不仅可以点歌,还可以通过电台求婚,甚至是外国人自己唱歌和表演节目。

但租界的外国人太少了,赚不了多少钱,聊胜于无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