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谓之筑京观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程处弼跟他爹差不多,都不是属于武力超群之人,在大唐,程咬金大多属于福将之类,运气极好。 程处弼的才能也不是在武力上,而是在领兵打仗上,在年轻一代中,属于佼佼者。 而那薛仁贵据说极为年轻,才十六七岁,出身于河东薛氏,才刚刚从军不久,房俊虽然没有去看,但是当听到名字之后,大抵也已经知道这个人。 这个人确实勇武,足智多谋,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白袍将军薛仁贵是也。 当然,此时他还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小兵。 闲来无事,两人便在街道边上聊了起来,看得出来,程处弼对于吐蕃那边的将领和士子也颇为在意,连续吐槽了几句。 “那吐蕃王虽然说执子婿之礼,但是骨子里却极为傲慢嚣张,已经有不臣之心!在军中比武就动了不少手脚!此事陛下知道,诸位大臣知道,我也知道!只不过陛下暂时没有考虑动吐蕃!” “那禄东赞此人你见过没?房遗爱你肯定没有见过!此人聪明绝顶,野心勃勃,绝非寻常人等!此人绝对包含祸心!” “俺就觉得迟早要解决吐蕃之事!要不然吐蕃在高原上对咱们大唐虎视眈眈,只有解决了吐蕃,咱们大唐一统西域,才可以解决后世之患!” “房遗爱你觉得俺说的对不对?若是觉得对,咱们就上奏陛下如何?” “哈哈,昨天晚上去了万花楼,看到万花楼的陈妈妈压着这两个小丫头卖,这不是糟蹋人吗?俺老程岂能坐视不管?小晴,小颖,跟房驸马打声招呼!” “直娘贼,那些吐蕃人什么时候回去?看着着实有些烦人!” 估计是看那些吐蕃人不爽,所以开启了话痨模式,如今大部分人自然都能看到吐蕃虎视眈眈,只不过是一些文臣还在嚷嚷说吐蕃与大唐已有秦晋之好,理应和睦相处云云。 李世民最近的心思也不在吐蕃上面,所以便任由那些文臣说,究竟怎么样,房俊自然也懒得管。 就跟他说的差不多,十年内吐蕃还成不了气候,等十年之后,吐蕃一统西域,成功发展了起来,那才会成为大唐的心头之患。 “陛下的心思,估计在辽东!”房俊笑道。 “辽东?怎么可能?”程处弼一愣。 房俊笑道:“可不可能还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如此!哈哈,这等事情我也不敢乱说,若是碰辽东,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 程处弼乐了,想了想,顿时笑道:“人家都说你房遗爱聪明绝顶,但是俺却不信!陛下岂能碰辽东?我看陛下还是比较担心草原!” 房俊笑了笑:“等明年估计就知道了!” “哈哈,即便是真的是辽东也无妨!俺的大刀早已经饥渴难耐!据说前朝曾经三番五次的攻打高句骊,却全部无功而返。俺倒是要看一看,他们有何本事?”程处弼毫不畏惧的说道。 房俊顿时笑了笑,没有说话。 此时攻打高句骊绝对不是好事,高句骊位于辽东,多山多泽多蚊虫,交通也极为不方便,后勤运输有极大的问题,若是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那么有很大的概率失败而归。 当然,此时李世民也已经知道高句骊醉心于东北霸权,有心解决辽东之患,据说去年八月,高句骊为了威慑唐朝,曾经将隋朝出征将士的遗体堆积成山,谓之筑京观,耀武扬威,惹得李世民大怒不已。 如今大唐解决了西北之患,而辽东自然需要提上日程,至于吐蕃,李世民暂时还顾不上。 聊了一会儿,分开回家,刚刚走到赐福宅门口,忽然看到一队人马,匆匆忙忙的朝着东宫走。 房俊怔了下,于是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年关将近,天气逐渐变冷,不适合在外面多呆。 …… 另外一边,禄东赞回到了城外帐篷中,他招来了一些人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眼神愈发冰冷。 “如今苏毗密探在何方?” “回国师!就在城外三十里外!” “好!” 禄东赞眯着眼睛想了想:“这次我们前来长安,还算是收获颇丰!李靖已老,已经极难提刀!英国公李绩虽然厉害,但是他需要镇守西北,难以抽身!而那房遗爱如今只不过是闲杂人等!此事,需要细细筹划,不能走漏风声!命苏毗密探先进入长安,伺机而动!” “是!” “此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定要有十成把握之后在动手!还有,此事与我吐蕃毫无关系!三天后,我们班师回朝!” “是!国师!” 几道命令下了下去,禄东赞抬头看了下长安的盛况,眼中闪过一丝阴厉。 虽然仅仅只是聊了几句,但是禄东赞大抵知道吐蕃的威胁在何方。 不在李靖,不在李世民,而是在李绩等人身上。 以他的本事,自然动不了李绩,毕竟李绩乃是英国公,位高权重,但是,动一动这房遗爱或许有可能。 对于禄东赞来说,此事自然得慎重,毕竟此人乃是驸马都尉,还是梁公二子,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进入长安的人,也会跟吐蕃没有任何关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