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二王案 (第1/1页)

五日之后,早朝。 “报!启禀皇上!许信将军率军在华阴大破叛军,歼敌两万有余,缴获钱粮无数!反贼梁浦率残部向西南败逃,许将军正率部追击!” “好!如此一来,江北乱事可定!” 信使匆匆入殿禀报,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众臣纷纷山呼皇上洪福齐天,龙威盖世。 紧接着,又有信使匆匆入殿。 “报!启禀皇上!华清公主率军围困叛军多日,反贼梁渊已正式率部投降,现已被公主押解回京!” “好!清儿不愧是我大梁的擎天柱!此一战打得漂亮!” 听得禀报,皇帝满面红光,振奋不已。 六王爷率残部向西南败逃,想是打算跟晋王军队会和,如今晋王已经率众投降,六王爷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没了,平叛之战已然到了尽头。 这一仗,打得不算惨烈,前后也就持续了两个多月,对大梁的消耗不算太大。如此一来,朝中持续多年的六爷党争,也就此宣告结束,于国而言,某种意义上也算因祸得福。 朝野上下无不是喜气洋洋,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大石,总算是落了地。 不过,满朝文武当中,鲜有人知晓,南兴商会在这场平叛之战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真正知道内情的,只有皇帝和正在返京途中的梁羽清。 其他人当中,怕是只有极少数人,能或多或少察觉到一些。当然,在外征战的许信他们自是十分清楚。 他率领十多万大军在华东外围对峙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强攻城池,为啥?当然是因为他知道华东很快会缺粮。 产粮大省怎么会缺粮?其实有心之人只要细细思索,不难觉察到一些事情。 就在君臣欢庆之际,梁羽琦又起了幺蛾子。 “父皇,严良擅离职守,已有多日,此事恐有不妥吧?” 此言一出,殿中立时变得安静下来。 太子紧跟着说道:“父皇,严良身份特殊,毕竟还兼管着南兴商会。他去往边关已有两月,想必商会当中也积压了不少事务,况且边关近来太平无事,修路之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还请父皇给他一些宽容。” 皇帝扫了太子一眼,暗哼一声,淡淡道:“他的身份的确有些特殊,通商之事他办得不错,就让他回去探探亲吧。此等小事,不必多言。” 太子又道:“华东省在战前就已民怨四起,诸业凋零,华阴省惨遭战火荼毒,百废待兴,此时正是需要南兴商会出力之时。 可因为华阴境内的乱事,导致南兴商会变卖资产,彻底退出,依儿臣之见,理应彻查此前的种种乱象,还南兴商会一个公道才是。” 梁羽琦听得冷哼一声,“公道?皇兄怎知公道就在南兴商会那边?朝廷授予他们行商优先权,他们理应在战时大力支持军需。 可此次平叛之战,他们一直消极怠工,应付了事,还对官军行事横加干涉,导致华阴大营的平叛之举受到阻碍,真要彻查,也是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再说了,战后重建之事,难道就非得指望南兴商会?大梁国疆土万里,就没有别人能做这事?既然他们主动退出,何必再去巴结他们!” 只是这一番简单的争执,让众臣品出了一点别样的意味。 太子跟二皇子平日极少会在朝堂上如此争锋相对,都是暗地里各自积蓄力量。今日为了南兴商会之事,竟把争斗摆到明面上来了,这是为何? 是因为南兴商会站了队?还是说,六王爷这个共同的敌人已除,众皇子之间不用再顾忌外人,可以撒开膀子对着干了? 皇帝今日心情大好,实在懒得扯这些扫兴之事,摆手道:“这些事,等严良回京之后再说吧。” 话刚说完没过一会,又有信使匆匆入殿,高声禀道:“启禀皇上!许信将军将叛军围堵,反贼梁浦现已束手就擒,正在押解来京途中!华东省内各州府,均已开城投降!” “好好好!!如此一来,乱事终于结束了!”皇帝激动得拍案而起,发须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这一刻,他盼了二十多年了! 众臣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呐喊。 “恭贺皇上!天佑大梁!” …… 在安庆滞留两天之后,严良带着白云凤返回江南。 随后,白云凤和白云廷他们自去南方,严良则先去找葛老爷子聊了聊近来发生的事情。 葛老爷子对他在边关的处事是十分认同的,他也支持两地和平,希望能通过通商,逐渐化解两地仇怨。 另外,对于华阴之事,老爷子嘱咐严良,不要有过激之举。现在外部党争结束,皇子的内部争斗即将开始。目前局势不明,不宜冒头。 告别了老爷子,严良又去往明州鞍山的矿区,跟欧阳老爹小聚一番,看了看各处矿山的开采情况。 之后去河间府转了一圈,看了看云山矿脉的开采情况。 再之后路过凉山停了一会,如今那里已然都是凉山部众和南兴商会自己的地盘,生意火爆,日进斗金。江宁大营的驻军跟凉山之人相处融洽,亲如一家。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