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赵连玉就在其中。

从战士到班长,再到排长。

连长、军务股长、营长、侦察科长。

作训科长、副团长、团长。

战火检验了他对于军队的绝对忠诚,火线提干,火线升官。

从一个劳工成长为共和**队的杰出指战员。

“1962年的时候,从来没有上过学的赵连玉进入到了南市高级步兵学校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群同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在那里,他接受到了正规的军事科学教育,在那里,他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成长为了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名副其实的军事指挥员。”王亮道。

可以想象得到,在学校的那段时光是惬意的。

赵连玉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对于他这个从枪林弹雨里走出来的铁血军人来讲,是难得的休息,是一种享受。

“毕业后赵连玉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6师担任副师长的职务,在军校学习到知识的他大干一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中去。1971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选派到京城军事科学院高级指挥系接受深造。”

1979年2月17日,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奉军委命令开赴前线。

作为副师长的赵连玉亲率一个团的兵力作战在一线,执行穿插任务。

攻高平、克凉山,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十五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任务。

3月2日,126师接到命令攻打下琅,打通广渊经下琅至科甲、硕龙回国道路的任务。

3月9日傍晚,副师长赵连玉率团营干部在班瑙地区的一个高地上勘察地形,大家正在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在观察对面山梁并给各战斗分队分配战斗任务的时候,突然遭到狙击。

“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只见赵副师长的脑袋一歪,就重重地倒在地上。警卫员迅速扑上去保护,可是已经迟了,子弹击穿了颈部,鲜血直流,赵副师长已经说不出来话,警卫员给他喂水,水掺杂着鲜血从伤口又流了出来。没过多久,赵连玉就牺牲了。”

“十六岁参军,戎马大半生,经历大大小小战斗无数,这一次永远倒在了越南的土地上,那一年,他四十九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牺牲的第二位师级干部。”

录制现场的气氛说不出来的沉重,每个人的心里都好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对于那年那些事,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

连牺牲的师级指挥员的名字都不记得,更别提那些普普通通的战士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亮的心里格外难受。

因为他是亲历者,那场景,他清晰地记得。

战士的遗体被抢回后,带不走的,简单清洗,再穿上干净的军装,套上塑料袋,就简单下葬了。

经历过那些事的人,永生都不会忘记,那是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梦魇。

生命啊。

生下来,活下去。

为什么会有该死的战争,为什么会死人。

军人,别无选择。

“太多太多了。宁成功,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42军53245部队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宁成功乘坐装甲车指挥126师坦克团搭载步兵向高平穿插。进至楠囊南侧时,公路遭到越军严重破坏,前进受阻。宁成功不顾越军仍向公路上射击,从装甲车内探身出来指挥运动保障队抢险。。。。。。”

0303 请记住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

0303请记住这支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1师

王亮说着,几度哽咽:“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宁成功的头部,当场牺牲。宁成功委平易近人,作战勇敢,深受官兵爱戴,牺牲时年50岁。军党委授予二等功臣。宁成功同志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第三位师职干部。”

“1966年的时候其实他已经调到粤省公安厅工作了,但这个参加过解放军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硝烟中成长起来的解放军指战员又已然选择了回到部队,开赴前线。”

那不是活在历史中的人啊,那是自己活生生的战友。

王亮还记得自己和宁成功在前线指挥所里吃饭时的情形,说没,人就没了。

像失去亲人一样难过。

“王子富,1925年出生鲁省黄县,1943年10月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