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西北罗布泊地区。

随着轰的一巨声,一片蘑菇云笼罩在上空,在欢呼雀跃声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从那以后,中国成为跟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为了那个成功的时刻,科研人员们花了整整九年的时间。

1955年下决心要搞出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1程团以牺牲十几名官兵的代价,终于在西部的独龙山区发现了第一条铀(原子弹的原料)矿地带。

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将军和士兵们来到西北的戈壁上,扎根下来,九年的时间。

差的后勤供给,吃的穿的都糟糕的透顶。

因为那是共和国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对技术严格保密,所以,所有的细节,都需要我们的科研人员一点点摸索,再进行实验,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

“有多难?打个比方,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让生活在清朝的人制造出一台电视机。”王亮道。

因为这项任务要绝对保密,很多参与的工作人员都要隐姓埋名,当一个无名英雄。

甚至有很多人,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很多年后,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参与研制过原子弹的任务。

九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有零到百。

那是老一代人的坚守,那是真正的信仰,被现代人看得一文不值的信仰的支撑,才能坚持下来。

王亮还记得,当年中国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其他拥核国家是什么样的反应。

震惊。

用这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了。

都知道研制核武器的难度,不然也不会只有四个拥核国家了,打死他们都没能想到,那个前几年还用小米加步枪的国家竟然独立自主研究出了原子弹!

在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我们也对外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苏联专家曾经拍着胸脯保证:“中国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弹。”

啪啪啪

老大哥的脸怎么黄了,想来是北面太冷,涂的蜡。

老大哥的脸怎么又红了,想来是为我们高兴吧。

当时的老大哥自己还正乱着套呢,只在报纸上很小的一块地方,报道了中国研制出原子弹。

但在报纸的另一个版面,却用一个大篇幅来报道澳大利亚反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事情。

美国的反应非常有趣,他们在得知中国爆炸原子弹后通过《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中国依然是贫弱国家,不足为惧,美国还是会保护亚洲国家之类的话。。。。。。”

但没过多久,美国就开始改变策略,同中国建交。

英国说:“对中国研制原子弹这件事,深感遗憾。”

比中国爆炸成功早四年的法国最实在,中肯地说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体会不到那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那是属于那个年代,属于中国人民的荣光。

腰杆直了,说话也硬了。

“有了核武器,但要把它打出去,还需要战略导弹。1964年的中国,只有东风…1弹道导弹,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过,形容虚设。”王亮道。

时间回到1984年的10月1日。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小平同志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成一股股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声浪,响彻十里长街。

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没什么稀奇的。

但王亮知道,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0318 1984年的劈枪,历历在目。

0318 1984年的劈枪,历历在目。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像这样的口号,在二十多年前的阅兵仪式上是想都不敢去想的。

在五十年代的阅兵仪式上,阅兵首长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