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赵宋 (第2/3页)

侯爵……咱们撕破脸皮,就算闹到了陛下那里,文武都反对你徐景昌的提议,就算陛下有心支持你,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一招的功力,没有二十年,是万万打不出来的。

原本还怒气冲冲的朝臣,看到了徐景昌微微变色,全都大喜过望,跟喝了开塞露似的,那叫一个痛快。

你小子也知道害怕了,好极了!

徐景昌看着蹇义,眉头挑动,他倒不是很在乎爵位,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勋贵和文臣联手,自己无论如何,也很难取胜。

既然胜算不大,也就没必要继续纠缠了。

徐景昌倒是车技高超,说转弯就转弯。

“蹇天官,就算不直接征召师爷入朝,那科举改革总要做吧!你可别跟我说增加内容行不通。毕竟当初太祖皇帝可是把大诰列为科举必考的。你们难道觉得陛下的决心,会比太祖皇帝低吗?”

蹇义依旧绷着脸,他已经压制住了徐景昌的气焰,就没必要废话。

宋礼在一旁道:“定国公,我们礼部想过了,可以把这三本书列为县学必修,你意下如何?”

“不如何!”徐景昌气得勃然大怒,县学算是科举最底层的,而且也是考核最松懈的……按照礼部的意思,大约就是高中的体育课。

有了,但也就仅此而已。

“你们这么敷衍搪塞,就不怕陛下震怒吗?”徐景昌冷笑道:“我可以不在乎,你们行吗?”

发觉这帮人耍无赖,拖着所有勋贵下水,徐景昌也干脆耍起了无赖,反正我有姑姑庇护,怎么折腾也死不了,你们要是不服气,那就放马过来!

此刻蹇义重重叹气道:“定国公,到了现在,你要怎么办才肯收手?”

徐景昌想了想,笑道:“蹇天官,还有诸位同僚,实不相瞒,我从去年开始办学,收拢了那么多年轻人,一年下来,他们陆续出师,好歹也要给他们安排个出路吧?”

“不行!”宋礼立刻反驳,“定国公,科举出身的文官,皆是十年寒窗,读的都是孔孟之道。你那个所谓学堂,学的什么东西,我们一清二楚。他们根本不够参加科举的资格。如果放他们参与科举,势必士林大哗,我宁可辞官,也绝不答应!”

其余几位尚书看了看,纷纷点头。

夏原吉更是直截了当道:“让你的学生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你这是想培养一支徐家军啊!到时候文武朝臣,都是你的人,定国公,你所图甚大,用心不小!”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夏原吉,你少在这里阴阳怪气,我说了让他们参加科举吗?”

夏原吉愣了一下,“那你要干什么?”

“很简单,就是让礼部同意,把我的学堂列为官学,然后给顺利结束学业的生员,发一个技能证书,仅此而已!”

“不行!”宋礼依旧断然拒绝,“定国公,我劝你一句,不要有非分之想,变为官学,还给公文告身,下一步就是参加科举,我们岂能允许你日削月割,步步为营?”

这位礼部尚书不研究国家礼仪,改行琢磨兵法了。

此刻的徐景昌,就仿佛是贪婪的暴秦,面对着抱成一团的六国,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反正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答应。

事到如今,双方的牌也都亮明了……徐景昌借着那三本书,想要替自己的学堂争个名分,也好为接下来的事情铺路。

朝臣们为了维护科举文臣的利益,死不退让。

现在谈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能不欢而散。

徐景昌一个人回去了徐府。

蹇义和夏原吉互相看了看,“怎么样,胜算多少?”

“应该有七成,毕竟姚少师是站在咱们这边的。”蹇义缓缓道。

有姚广孝,足以抵消徐景昌的亲戚优势,

最后变成比人头儿,我们这么多人,还能怕你?

夏原吉点了点头,“也好,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咬牙撑住,无论如何,不能让徐景昌得逞!”

他们两个商议妥当,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送来了消息,陛下离开皇宫,去了徐府。

顿时两个人的心就悬了起来,坏了,陛下不会被徐景昌说服吧?

……

“姚少师跟朕说了些事情,似乎让文官变得没用,才是治国安邦的要义。听着有点荒唐,可仔细想想,如果他们本事过人,又执掌大权,岂不是变成了王莽曹操?天子驾驭不住啊!”朱棣淡淡说道,他的手里,竟然拿着徐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