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 (第2/3页)

好一会儿,他突然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兔崽子,不要胡说八道,那是骆驼!是骆驼!!”

朱瞻基才不信呢,“我看就是你坐的,等回头我要好好问问皇爷爷去。”

朱高炽举起巴掌,一想到儿子屁股很惨,没有落下去。

“这巴掌先存着,等你好了,按照利滚利,打你个二罪归一。”朱高炽怒斥了朱瞻基,随后对张氏道:“你不晓得,从下午开始,学堂的门前,就堵满了要进去念书的人。从上到下,整个应天都动了起来。老百姓如此热烈,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光是这样,咱儿子走这一趟就没有白费。”

张氏怔了一下,“当真?要是真有用,干脆让我那俩兄弟也去念书算了,好歹涨点本事,别给家里头丢人。”

朱高炽一想到自己的两个小舅子,也是挺无奈的。

“回头我跟表弟说说,看看他能不能高抬贵手,行个方便。”

张氏都傻眼了,堂堂太子,要送个人进去,还不是手到擒来?

居然要走后门?

这学堂门槛多高啊?

张氏心怦怦乱跳,越发想把兄弟送进去了。

只不过她恰恰猜错了,叙谈那边不是门槛太高,而是根本没有门槛!

想想当初吧,是为了救济流民,才设立的学堂。

而最初的时候,也是以学习一门手艺,掌握谋生技能为主……读书识字,不过是附加的。

要不然朱瞻基也没法动不动就考第一了。

可现在学堂的名声打出去了,成千上万的应天百姓,带着孩子登门,想要过来读书,谋个出路。

学堂的地盘不够大,装不了这么多人,老师也不足,没法给这么多人上课。

而最最关键,就是这么多学生,以后干什么去?

他们辛苦读书,学成本事,却没有施展的舞台。

失落伤感是免不了的,弄不好干脆学宋江落草为寇,更严重的,直接提刀上洛了。

所以在没有充分准备之前,随便大兴教化,培养人才,让人人读书,那不是做功德,干好事,那是给自己挖坑埋雷。

没读书,不识字的时候,还能安下心,老老实实承袭家业,老爹干啥,自己就干啥,子承父业。

可一旦读了书,开了窍,想法总是走在能力的前头。

只有账房先生的能力,也会觉得自己可以当内阁首辅。

不给他机会,就会觉得怀才不遇,谁都对不起他。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是培养多少人才,而是这些人才要何去何从……

“大家听好了,我们是汉王手下的放贷钱庄的,我们需要各种账房先生,前期就是三千人。往后还要招收,越多越好。只要在学堂里面读书,学会算学,通过考核,就可以来钱庄做事。我们可以签订约书,只要你们通过考核,我们必定要人!”

和钱庄相对,一面蓝色的旗帜,迎风飘扬,上面也有两个大字。

招工!

“大家伙看仔细了,我们是赵王麾下,民间邸报社……我们这边招文书,会写文章的,能针砭时弊,文笔出众的,暂定一百人。”

听到只有一百人,有人都选择离开了,机会不大啊。

这时候招工的人也急了,“大家伙别看可听仔细了,除了文书之外,我还还招收印刷的排字工,这个只要认识两千个字,能准确排列就行啊!你们进学堂,一天认识六七个字,一年下来,就能来上工。我们要三千人,每月工钱一百贯起步啊!”

一百贯宝钞!

这可不是小数啊!

老百姓怦然心动。

就在思索签不签字的时候,那边又有人喊出了价码。

“我们这是丝绸作坊的,每月八十贯宝钞……但是大家伙可听好了,我们包吃包住!而且不需要认识那么多字,只要在学堂培养三个月到半年,就可以上工,立刻拿钱!”

两位王爷打起了擂台。

没办法,他们迫切需要人员,拓展业务。

就算暂时用不着,也可以招募到麾下,免得便宜了别人。

老二老三对朱瞻基有点叔侄之情,但是不多,要是没有好处,他们才懒得费心思呢!

而现在名声打出去了,老百姓源源不断。

他们的事业也可以起飞了。

“陛下,在京城放贷,几十个铺面,加上汇总的账目,没有几百个账房先生,根本算不过来。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安排人员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