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们都是天子门生 (第2/3页)

虽说他们多数都在地方做过师爷书吏,经历了太多,但毕竟没有伺候过天子,没有享受过天子门生的待遇。

所以对他们来说,前半生完全是虚度了,从中进士那一刻开始,才是他们崭新的人生。

毫不夸张讲,朱棣开启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必定不负圣恩。”

朱棣含笑,又道:“此去山东,可不光是做官,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太子,你从山东回来,都说说吧。”

朱高炽忙道:“是,眼下山东,还有许多流民没有顺利返乡,大片良田荒芜,匪盗横行,杀人越货,时有发生。地方官吏,需要招抚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励精图治,恢复民生。又要扫清匪患,打压豪强,保护生民……凡此种种,比起其他地方的官吏担子重了许多。”

这么多事,在场众人稍微一怔,心不由得悬了起来。

朱棣颔首,又看了眼徐景昌。

徐景昌笑道:“你们也不要害怕,陛下让你们去地方上做事,肯定会安排人员,妥当保护你们。另外要恢复民生,兴修水利,朝廷还能安排一些钱款,协助恢复。再有最近会有一批粮食,从安南起运,可以拨出三十万石,运到山东……总而言之,朝廷不会让你们孤军奋战的。”

听到了这里,左雨田等人稍微松了口气。

有人庇护他们,就不用担心人身安全,又能拿到钱款,还有粮食支持。

如果再做不好,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陛下,过去臣等都是在下面做事,这一次能主政一方,正好一展抱负,为君父分忧,替百姓解难。”

朱棣欣然点头,“你们能这么想最好,但也别大意了,地方上还有不少豪强,他们手段百出,有人铤而走险,丧心病狂,也有人惯会使用钱财美色,引诱尔等。你们可要好生把握,切莫自误误国!”

新科进士们再度答应,每个人也多了几分思量,天子告诉的话,他们万万不敢大意。

酒宴还在继续,又是两杯入肚,朱棣心思大好,就主动道:“状元郎,你建议将津贴和百官作为放在一起,朕已经降旨,从这个月开始,尽忠职守津贴,只按一半官员发放。你的建议替朝廷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一半?

左雨田还有些迟疑,因为在他想来,尽忠职守,必是那些做得好的,忠于国事的。一百个官员里面,能有十个得到,就算是天恩浩荡了。

怎么按照一半官吏发放,还能省钱,这是什么道理?

这件事徐景昌一清二楚,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对尽忠职守的定义……吏部那边认为,只要不出事,就算是尽忠职守。

谁干得好,这很难说,谁干不好,还是很明白的,只要去刑部和大理寺查一查,扣除那些因为案子,被斩首罢黜的官吏,其余每个人都是尽忠职守,都该得一份津贴。

完美诠释了只要不出错,就是最大的功劳。

因此朱棣才要求最多只能给一半的人,发放这个尽忠职守奖……按照常理,仅此一项,就能节约二十万两以上,但是实际上只节省了十多万两。

道理徐景昌也知道,就是吏部那边,顺手提高了应天津贴的份额。

所以说想要从官老爷的嘴里,挤出点油水,实在是堪比登天。

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节省了,没有增加数额,已经算是朱棣好本事了。

“来,把朕的礼物取来。”

说话之间,侯显捧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柄很精巧的宝剑,长度不足二尺,但造型很美观,还有錾金的纹饰。

朱棣接过来,在手里看了看,就递给了左雨田,“你瞧瞧吧。”

左雨田诚惶诚恐,接在了手里,只见剑柄上面,有四个字:天子门生!

他浑身震撼,不敢置信地抬起头,傻傻看着朱棣。

这时候徐景昌笑道:“状元公,正如陛下前面所说,天子门生虽然多,但你们才是陛下真正承认的,这柄御赐佩剑,就是最好证明。”

左雨田听到这里,已经是浑身颤抖,情不自禁跪在了地上,双手高高捧起宝剑,激动道:“吾皇天恩,臣肝脑涂地,难以报答。”

朱棣笑道:“用不着,你只要记着为国为民,问心无愧就好。”

说话之间,又是一摆手,后续太监捧上来十几柄宝剑,每人一柄。

“别说朕小气,人人都有份。”

当然了,这个人人不包括朱高炽和徐景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