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儿 (第2/3页)

好书推荐: 仙堂

吗?”

要查吗?

国子监里面,有大批的荫监,比如蹇义的儿子就在其中,其他人也不例外。另外那些考入国子监的,也是一方翘楚,他们的家族多半也是地方大户,和士林名流,沾亲带故。

一旦彻查,究竟要查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结束?

前面徐景昌弄得尼山鸿儒会,已经让读书人风声鹤唳了。

真要是查起来,一样是人头滚滚,肯定会伤损士林元气的。

刘儁是个憨憨,他还没有领悟吕震的意思,不由得问道:“不查如何定罪?”

吕震呵呵道:“刘尚书,这个罪,是所有太学生的!”

“啊!”

刘儁大惊失色,不由得看向其他人,却发现大家伙似乎早有准备,就该是如此。

这个黑锅太大了,只能让国子监一起来背。

“那要是如此,怕是要废了国子监啊!”

刘儁的声音不高,但是在场众人,无不骇然心惊。

国子监可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衙门,历代因循,岂能轻易废掉?

解缙斟酌道:“是不是可以遣散这些生员,把他们赶回原籍?”

蹇义心中所动,看了看朱高炽。

这位太子殿下思忖片刻道:“可以将他们发回原籍,只是接下来要招募何人进入国子监?”

朱高炽挺了挺腰身,看着在场诸公。

“这些太学生不愿意北上,接下来的监生,怎么也该愿意为国分忧,能够不避艰险,北上报国吧?”

光是驱逐了这一批监生,重新再招募一批,如果还是换汤不换药,全都一个样,又有什么用?

朱棣那里也没法交代。

所以国子监的改革势在必行。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阴云翻滚,不寒而栗……在长久沉默之后,还是解缙开口了。

“殿下,所有监生,应该有真才实学,且能不避艰险,有志报国。依臣之见,应该多从贫家子弟之中挑选。”

朱高炽点头,“这话对,要能吃苦,愿意吃苦……还有吗?”

解缙又道:“还有就是所学内容,陛下让人北上,是要能办实事的。因此最好精通算学,了解实务,不是一般的书呆子。”

朱高炽又是频频点头,“解学士说得极对,眼下的太学光是读四书五经,只是做八股文章,说是砥砺学问,磨砺人品,结果却是违抗旨意,欺师灭祖……足见他们品行堪忧啊!”

大家伙一阵唏嘘,有心反驳,也是无话可说。

实在是这些太学生太丢人了,根本是无药可救。

朱高炽见众人没有什么话说,他突然笑了,“我方才想了想,按照解学士所讲,其实也不用麻烦了,有一所学堂正合适。”

朱高炽看向众人,“要不咱们上书父皇,把天下第一学堂改成太学,大家以为如何?”

不如何!

在场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珠子,哪怕是蹇义,他都没法淡定。

有些事咱们能商量,可有些事断然不能商量啊!

徐景昌鼓捣的学堂,倒是个什么玩意,不需要多说。

当初想获得朝廷承认,都闹了很大动静。

现在还要蹬鼻子上脸,把他们变成大明最高学府,哪有这样的道理?

“殿下,国子监属实需要整顿,但若是草草将一个蒙学变成太学,属实说不过去。更何况太学汇聚天下英杰,断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取代的。”蹇义很认真说道。

朱高炽察言观色,发现其余重臣也都是这个意思,哪怕是解缙,也反对这种直接升格的做法。

朱高炽笑道:“我就是这么一说,大家伙不必在意。咱们还是仔细商议一下,到底要如何料理王洪的后事,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朱高炽没有继续往下说……只不过按照规矩,武英殿议事,需要将内容如实呈给朱棣。

只是谁都知道,不管多高的水平,也不可能完美还原现场,每一次的记录,都会有侧重取舍……当然了,这可不是要欺君罔上,更不是官吏疏忽,只是人力的上限,无奈而已。

这一次武英殿议事,就是胡俨负责记录。

随后快马加鞭,送到了北平。

朱棣粗略浏览,他的目光完全被不起眼的几句话吸引了……

“徐景昌,你说把你的学堂升格成太学,你意下如何?”

徐景昌忙道:“陛下,那个学堂臣是最早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