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群相 (第2/3页)

复元气。

百姓安居,黎民乐业。

山东这个饱受兵戈之苦的行省,到了现在,正式宣布,整个山东,没有流民,没有土匪,没有青楼!

这三个成果,堪称震撼全国。

黄观把左雨田请到了家中,盛情款待。

三杯酒下肚,黄观就感叹道:“状元公,若非伱们治理山东的业绩,我也不敢跟陛下说那些话,你们的成功,让我看到了让天下更好的希望。真的有一种力量,可以荡涤污浊,澄清宇内。如今的山东,才配称得起孔孟之乡,诗书礼仪之地啊!”

面对黄观的盛赞,左雨田诚惶诚恐,“能治理一个省,未必能治理全国。在一地可行之法,未必能放之天下皆准。更何况山东也是初步肃清,不敢说大治,许多地方,尚有反复的可能。还望黄公明鉴。”

黄观笑吟吟点头,“不骄不躁,属实难得。你讲得这些,我自然清楚,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忧,这一次朝廷是会鼎力支持的,断然不会有人掣肘。”

左雨田还是不解,因为他很清楚,在这个朝堂上,最难的就是做事。

没有雄厚的背景,绝佳的良机,根本做不成任何事情。更何况是这种关乎天下全局的大事,哪是安排几个官吏,调整几个人就能做到的?

黄观却是笑容不减,道破了其中玄机。

不久前,徐景昌提出了登基五年的说法,朱棣一颗心,万分热切,一定要做出业绩,给这五年时间,做一个完美总结。

上告慰老朱,下安抚黎民。

上下无愧,天子的态度格外坚定。

这一点在朝堂上尤其重要,一旦天子犹豫了,下面的事情就不好办。

其次呢,蹇义、夏原吉、黄观,这几位一起升官,手上权柄翻倍,他们都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他们还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这个当口。谁给谁下绊子,最后都会把自己搭进去。

最上面两层解决了,下面就是如何执行。

“左侍郎,你只管放手去做,不管有多大的阻力,都不必担忧。”

听到了这里,左雨田终于浑身一震,“黄公,你看下官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处理公务?”

黄观看出来他的心思,便笑道:“瞧你的意思,是越快越好了?”

左雨田点头,“时不我待,这杯酒留着取得成果之后,再喝庆功宴如何?”

黄观大笑,“果然是急性子,我就不劝酒了。但是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我已经准备上书陛下,准备再开恩科,广揽贤才。”

左雨田一听大喜,“黄公,恩科,太学生为官,刑名考试……朝廷广揽英才,不拘一格,必定能兴旺发达,盛世可期。”

黄观随即提到了秦淮河的问题。

左雨田笑道:“下官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请黄公放心就是。”

五天之后,礼部、刑部、督察院、锦衣卫,甚至还包括神机营禁军,一共八千人,全面出动……不光是秦淮河,也包括外城,还有挤出码头,凡是乱七八糟的地方,一举荡平。

被抓进大牢的人犯,超过了两千人。

此举深深震撼了整个大明。

原来真的有一种力量,可以荡涤污浊!

就在消息传开的第三天,盘踞在扬州的青楼,就纷纷关门,其余苏州、杭州,各种繁华风月之地,无不关门歇业,战战兢兢。

大家伙这才领教,原来礼部不只是讲礼的地方,也是不讲理的地方!

如此霹雳手段,深深震撼了天下人。

这还没完,朱棣随后降旨,明确告诉所有人,朕御极以来,未尝有大功于社稷,亦不敢坐视残害百姓之举,横行无忌。故此责令朝臣,铲奸除恶,绝不姑息养奸。

朱棣的表态,又给飞腾的朝局浇了一桶油,上上下下,都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在这一群人当中,唯独徐景昌,他是真的没事干了。

甚至还能抽出时间,去秦淮河畔,新开的花鼓戏剧场,听听唱曲。

美好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徐景昌和胡濙过来听戏,他们要了一个雅座,听得心花怒放,大呼过瘾。可就在徐景昌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有人出现在了剧场……有趣的是,这位一出现,所有人都围了上去。

包括几个唱戏的角儿。

“瞧这个排场,快赶上我了。”徐景昌给胡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