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其实在前世时,麦秋也是很不习惯另一种学习方式,她犹记得第一次数学考试的分数有多惨烈——六十八分,有史以来最低的了(麦秋的数学一直都很优异)。

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次成绩出来之后,班主任便召开了家长会,而她伟大的老妈在得知成绩之后回家便把她狠修理了一顿。

苦逼的学校,每次成绩出来试卷都要求家长签字,制度乖张到变态。总之,往事不堪回首。

现在则不同了,B市一中作为重点学校之一,因距离家远而选择住校的学生大有人在,若同样做那种变态要求,就是纯属找抽。

新班主任是个男的,姓“汪”,四十多岁,长得忒普通,唯一有特色便是他的发型——头顶秃了一块,露着油光光的脑顶。麦秋第一次见他便想到了后来“西游记后传”中的“阿依纳法”,这年头,搞笑的“地中海”不多见。

不久之后,班里便开始流传关于“地中海”如何形成的猜想,其中获得大家一致认可的便是:汪老不小心把他家闺女的脱毛膏当护发素使了,结果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看来对班主任发型感兴趣的人不止麦秋一个。

突然多出的几门课,对于早就习惯了各类考试的麦秋来说自是小菜一碟,更何况人家英语还有扎实的基础,再加上摊着个长得如此有喜感的班导,生活依旧是美好啊美好。

可要说唯一一个让麦秋觉得苦恼的地方,便是在这班中遇见一熟人,还是麦秋最不待见的那个——于莎莎。

事隔六年还能认出她来,真多亏了那张没多大变化的脸和那一身的傲劲儿。麦秋撇嘴:嘿,几年不见,这货嚣张气焰依旧啊!

让人欣慰的是——于莎莎早就不记得麦秋是谁了。这样倒是省去不少麻烦,以后只要坚决远离此“危险人物”,太平日子还是有得过的。

上了初中的女生大多已经进入发育期,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胸部也微微隆起,用周晓楠的话来说就是:“像开始发酵的馒头。”o(╯□╰)o

青春期的女生,总喜欢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些什么,搞的神神秘秘。所谈论的话题无非是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比如大姨妈。

麦秋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大姨妈是在初二的一个夜里,迷迷糊糊地起床上厕所,发现裤子上有血迹。没有像小说中的女主那样惊慌失措,麦秋自若地提上裤子,跑到自家老妈的房间,阴森森地来了句:“老妈,裤子脏了。”

之所以这么淡定,多亏了麦秋前世的一个小学同学。此女早熟得一塌糊涂,五年级的时候便开始用卫生棉,还隐隐有种向其她女生炫耀的感觉,这种后期让无数女孩羞怯的东西,却因为作为提前成长的象征而觉得自豪,女孩子的思维有时就是这么奇怪。

托这位女生的福,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总之麦秋是全都了解就是了。

???

十三四岁,正是个粉红泡泡满天飞的年龄,梦幻的种子已经悄悄发芽,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期待的还是童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白马王子”,每天抱着薄本的言情小说笑的无比花痴。

这些人中自然不包括心理年龄已到“大妈”水平的麦秋同学,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顺利扑到她家顾大帅。

话说经过三个月的军训之后,顾朗那白嫩的皮肤终于晒成迷人的小麦色,气场更是强大异常,麦秋最是迷恋他穿着迷彩的样子,典型的“制服控”。

?????

周晓楠延续小学的光荣传统,依旧是聚焦眼球的发光体,而作为陪衬的麦秋,能够在“大牌”的光辉下继续名不见经传地得瑟着,可见低调功力相当高深,所幸周晓楠也深刻认识到麦秋的确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主。

话说像麦秋这种表现得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总不该遭人记恨了吧,事实上,还真有人和麦秋不对盘,那人便是于莎莎。

在麦秋的蓝图里,于莎莎充其量就是个路人甲的角色,可惜这货愣是阴魂不散,还总和麦秋反冲。

其实吧,麦秋这次也就是个受牵连的,真正和于莎莎有矛盾的是周晓楠。作为一名成绩优异而又性格直爽的学生,周晓楠在老师、同学面前都很吃得开,支持率自然也很可观。

班长的选举于莎莎当然竞不过她,这是于莎莎不可忍受的,在J市时她也是佼佼者,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怎么到了这里什么都比人家差一截。

以于莎莎的人品,自是将这一切都推到周晓楠头上,暗自认为一定是周晓楠故意和她作对,而周晓楠同样特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