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页)

、少说“不”。经常发命令给孩子,会让他们感到太受控制和约束,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经常地否定或者对孩子说“不”,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增强固执的强度。教师还应分出轻重缓急,平时不轻易命令,一旦比较严肃的命令,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必须遵守的事情,也就比较容易服从。

⑷用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常用口头赞扬、满意的表情,拥抱加以赞扬鼓励。及时肯定孩子的恰当行为,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不应该坚持的,从而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巩固。当命令和讲道理无效时,可设法转移注意力,用另一种使孩子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3)

家教故事

宋朝时,大散文家苏洵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不爱读书,老苏劝说多次也没有效果。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

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躲在角落里看书。而当孩子们一跑过来,他就马上把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很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来仔细研究,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

待苏轼和苏辙长大后,由于学识渊博,和父亲一起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

古人曾说“食色性也”,德国大诗人歌德也曾说过“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是在中国,家长们仍然是谈“性”色变!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对性的了解是水到渠成的事,无师也能自通。据一项调查显示,1/3的母亲在其女儿初潮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这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破坏孩子的纯洁性,会在无意中起到不良的教唆作用。甚至在学校,老师对性教育也是讳莫如深,上生理卫生课时,一讲到生殖系统,老师就不讲了,让学生自己看。即使在大城市,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可是大多数仍停留在生理知识讲授上,而没有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性道德教育,性教育的内容和效果非常不理想。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太多的性困惑。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渐渐成熟,而性心理却是一片空白。如果学校和家长没有针对他们的成长发育进行性教育,他们便会主动去寻找。处在多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对来自各种途径的性知识很难分清良莠,他们容易在对性和两*往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去尝试、体验。如果在这个自我寻找的过程中,孩子从其他渠道接受片面的、似是而非的以及**的内容,很容易造成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偏离,妨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误入歧途,做出自己追悔莫及的傻事或错事。

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性教育的遮遮掩掩、欲言还休,使“性”在孩子的眼中变得愈加神秘,偷吃“禁果”也就不难理解了。更让人心痛的是,青少年的性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媒体曾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名13岁女孩生下足月婴儿,而婴儿的父亲是她的同班同学。据了解,在北京市妇产医院中期引产的病例中,未婚女青年接近一半,其中14%左右年龄在20岁以下。还有一个例子:一天,班主任收缴了一位学生的光碟,回家一放,简直不堪入目,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场面,而且还有人与动物的*,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争相传看的光碟!

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问题,这是不能回避的。因此,结合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父母是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人,也是承担子女教育的最佳人选。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责无旁贷。

⑴对两性话题不能遮遮掩掩。对青少年性成熟所导致的各种行为不能感到大惊小怪,正视所谓“恋爱”问题。应该认识到,对性的需求是正常的生理需要,是不可压制的,违反自然规律去办事自然会造成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4)

当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应坦然面对,而不要总说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父母在性教育问题上羞于启齿、不知所措,就难以正确引导孩子,甚至有可能在青少年的性心理、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投下阴影。

⑵性教育应从儿童期开始。儿童时期的小孩就对男女性器官不同产生了好奇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