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2/4页)

可小孩却偏偏不听,反而是“越制止越要去做”,让妈妈很是苦恼。例如,有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父母担心它烫伤宝宝,会跟宝宝说:“别碰它,会烫伤的。”家里有火炉、暖壶、尖利的东西,父母也是格外小心,反复跟宝宝讲:“别摸这个,会碰伤。”宝宝置之不理,仍依然故我。这时,可以试试自然惩罚的方法。

如果宝宝执意要拿盛开水的杯子,他根本不理解“烫伤”的含义,所以也不会理会父母的警告。那么,索性就让宝宝拿一下,他感觉到疼痛,会很快缩回手去,这时再跟他说:“烫着了吧?烫伤是很疼的,下一次要小心。”这样,宝宝会把“烫”和疼的感觉联系起来,类似的盛着开水的杯子不会再去拿。当你再一次向他发出“会烫着”的警告时,他会想到“是很疼的”感觉。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当宝宝真正感受到某些东西对他的害处时,他会自行回避。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7)

儿童有时不一定能听明白大人讲的道理,当犯了错误后,家长首先的教育方法应是“自然惩罚”,当然,这种惩罚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必须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大的伤害。

“自然惩罚”让孩子在真实的感受中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种方法可能比父母反复的警告更有效。在孩子自主的探索中,虽然也会有磕碰撞伤,但他谷会学到很多保护自己的经验。因此,父母不要过度保护、限制他的活动,否则,只会剥夺了他发挥本能的机会,或压抑了自我保护的欲望,时间长了,宝宝就更加不能分辨危险情况,完全依赖大人的保护。

孩子有时会受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提醒、警告、指导、帮助孩子处理伤口是必要的。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千万不要因此限制孩子的活动,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受伤很可怕的印象。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自然后果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在体验中进步。

家教故事

有个一个马虎的小男孩,经常丢三落四。有一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去夏令营!”

妈妈说:“哦,是吗?那你要把东西带好呀!”

男孩说:“放心吧,我自己来准备,一定能准备好的。”

妈妈看到儿子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东西收拾起来,当他收拾好了,他让妈妈来看,以表示自己很能干。妈妈过来一看,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的也不够。但是妈妈很有智慧,她只是提醒了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可能出去会凉一点。你自己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儿子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妈妈不说话了。

儿子走了,过了几天从夏令营回来了。妈妈问儿子:“玩得怎么样?夏令营过的开心吗?”

儿子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呛。真没想到山里面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点出麻烦。”

妈妈说:“是吗?这可以说是个教训呀,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儿子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35。 超限效应:唠叨容易使孩子腻烦

一个人的话无论如何动听和感人,但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个不停,一下子要把人的耳朵灌满似的,再耐心的人也会心生厌烦。

认识“超限效应”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要将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屋子杂乱依旧;一个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依然“恶习”不改,照样“吞云吐雾”;一个销售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强迫式的导购,会让顾客感到不愉快和反感,最后反而不会购买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由于人的这个特征,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