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 (第2/4页)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大明又恰好是风云暗涌,早已经呈现出山雨欲来之势。

大明强,强不在皇族,却强于一个臣子。

这绝对是不健康的一个政权体系,尤其是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皇族弱,而臣子强。那么皇族必然对那臣子心生不满,意欲除之而后快。

同时大明强,强在百姓,却不在士族富商。

江夏执政以后,吏治清明,民生富强。这个评价无疑是好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此事,吏治清明,就代表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寒门士子得以登上高位。而那些士族门第出来的子弟,反倒是屡屡失势。

民生富强,这就代表百姓所得利益越来越高,最普通的商人崛起越来越快。以往抱成团的,所谓晋商、徽商、浙商这等大型的商人利益团体,反倒是没能参与到那些最赚钱的项目之中。

比如福建的海关贸易,江夏城的对外贸易市场,两浙的盐业等等……这些都是金山银山,但大型的商人利益团体,却没有任何人能够获得进山开采的资格。

江夏以一人之威,震慑天下,无人敢掠其锋芒。

但这并不代表矛盾会就此消失,反而是在积累当中,越演越烈。

这个时候,无论是皇族、士族门第,亦或者是商人利益团体。都急需一个人来领导他们和江夏做抗争,所以此刻兰陵萧氏出面,绝对算是应天下大势而为。

不过说实话,仅仅凭兰陵萧氏一家,倒也不能去招惹江夏,他们胆敢站出来,背后却又是另有倚仗。此事暂且不表,其后自有分说。

先说今日早朝散去,江夏宣布七日以后实行祭天大典,皇上亲政一事,此刻传进太圆,传进萧清耳中。

议事侧殿的十五个人,闻听此消息竟然全都面露喜色。

萧清更是踌躇满志地用手指敲打着百年红木打造的桌面,压抑着兴奋说道:“果不其然,果不其然啊。我等专研江夏行事作风如此之久,总算是算对了他此次应对之法。诸君,大事将起,就请各自行动吧。”

萧清说完,对着其余十四人抱拳行了一礼。

十四人齐齐起身,纷纷对萧清还礼道:“请萧阀放心!”

第五七四章大变已经开始!

七天。所谓的紫薇七星宫亮彩,这完全就是骗人的鬼话。之所以会把朱载江的亲政日期定在七日以后,其根本原因只是因为一点。那就是调大明散布在外的锦衣卫,以及千门散步在外的千门弟子回京,需要大约七天的时间,才能调集齐一大部分。

崔政义和苗仁虎,以及崔紫薇。他们三人或被严刑拷打,或被催眠问询。最终汇集到江夏那里的信息,只能确认数点。一、崔氏父女以及苗仁虎,实际知道的事情都很少,如今除了“无夏”这个组织名称以外,江夏对这个组织的确切消息,基本都不知道。

不知道的原因,不是千门打探消息的能力太弱,而是对方封锁消息的能力太厉害。以及对方的势力,太大。

江夏一开始,推断这个“无夏”组织是由“皇室宗亲,勋贵门庭”成员组成的。这个推断其实也得到了崔紫薇侧面的印证。

但众所皆知,大明成祖皇帝朱棣以藩王身份夺得皇位以后,就注定了大明的藩王,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气候。特别是在这大明已经历经数代皇帝之后,大明的藩王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有些像是被历代皇上豢养起来的猪一般。

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活动,离开便会被视为图谋不轨。他们不能配太多的卫队,甚至有些藩王是不能配卫队。他们不能和当地官员交从过密,不然一律会被视为图谋不轨。

所以藩王的权力,早已经被削弱的不成模样,要让这些藩王组成个什么“无夏”组织,暗中支持崔紫薇策划如此大型的一个阴谋,根本就不太可能。

而勋贵门庭呢,这一势力自然也是不可小觑的。所谓的勋贵门庭,就是大明立国之初,或者成祖叛变之时,都有过开国之功,或者是从龙之功的人。

这些人要么起于军中,要么起于政界。下场无外乎三种,一是功高盖主被清洗,二是居功自傲被铲除,三则是低调的生存下来。

其第三种,便是现如今的勋贵门庭。他们固然低调,但实际上各个门庭之间相互都守望相助。同时他们在军政两界之中的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若是单个儿拎出来,谁都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但若联合在一起,那又会十分令人头疼。

不过单凭这些人,那还真没胆子把皇上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