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很好,你可知我特地叫你来书房,所为何事?”

“若我没有猜错,大人当是为我的一句话特地邀我前来。”

“哦?是哪一句?”

“便是遂仲所说的大人对大明有不轨之意,大人,遂仲猜的可对?”

张伟眉毛一挑,却是不置可否,只问那吴遂仲道:“先生何以口出此言?张伟身负皇帝重恩,又是加我为指挥卫使,又是赐封将军位号,这样的殊恩,张伟正思粉身而报,怎地会有不臣之心?况且,以小小台湾之力,纵然是张伟有天大的本事,又能和大明万里江山,亿兆人口相拼么?先生的话,只是臆测,且纯是以小人之心度我啊。”

吴遂仲见他撇清,且又慷慨激昂做出一副忠君横样,不觉噗嗤一笑,道:“大人,别的且不说,那郑芝龙也是海盗招安,实力与大人同,怎地人家就能直接做了海防游击,又升任福建副总兵,当真是青云直上,而大人几经辛苦尚不及他,这又是为何?”

“天威难测,做臣子的凛然受之,又怎能胡加猜测。”

吴遂仲大笑道:“大人,你莫不成是学曹操么,王顾左右而言他,如此欺瞒于我,又是何必?遂仲自是无所谓,只要大人能瞒得朝廷,瞒得皇帝便好。”

又笑道:“大人,朝廷对您一直有猜忌之心,而您始终不肯上岸拜见巡抚,总兵,想来也是对朝廷不是很放心吧?观察您在台湾的所做所为,整军顿武,开荒移民,又不肯杀鸡取卵,连税也不肯收,说您志向小,只是想做个海盗,割据一方,谁肯信呢?便是史可法,遂仲曾接触几次,他言下之意,也是认为大人将来必反。只是没有实据,他又不能闻风而报,与朝廷的往来公文大人皆派人暗中查看,他也无法报信,史宪之同我说,将来大人肯放他走,他便回内地为民。若是不肯,也只好仰药自尽以报圣恩了。话说至此,大人仍不肯说实话么?”

他如此相逼,张伟却仍是不露声色,只是微微一笑,问道:“那你说说,我要谋反,该当如何进行?”

“内修政治,外治甲兵,此谋反之不二法门。”

张伟大笑道:“这未免太过泛泛!”

“不然,政治不修,则内力不足,甲兵不治,则内实外虚。此二者缺一不可,好比大树,有主干,有枝叶,主干不强,难道凭枝叶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那你说说,我现在做的如何?实力可够与大明正面交战了?”

“若要胜大明,还需二十年,若要得天下,还需五十年。”

“何以见得呢?请先生为我仔细道来,我洗耳恭听。”

吴遂仲将手中茶碗往茶几上一放,用手指蘸上茶水,在张伟书桌上画道:“一,台湾地处海外,虽大人一力移民,然后以工商及海牙贸易富之,但到底是孤悬海外,象福建大旱那样的事毕竟少有,而且朝廷现下对大人很是注意,再想从内地大规模移民,已然是很困难的事,人力不足,此台湾发展困难之一。”

又画一道水渍,道:“大人一心以工商贸易富民,为台湾积累足够军需的财富,又不惜军费,台湾兵士的饷银是内地兵士的五倍有余,大人必然以为所有的台湾壮丁只要大人您需要,必然都奋勇当兵了?其实不然,俗语有云:好男不打兵,好铁不打钉。数百年来军人地位低下,虽然大人您在台湾大力推崇军人地位,这数百年沉淀下来的偏见,却是一时两会能打消的?现下大人您募兵还好募待过些年台湾越来越富,人民生活富足,富必生骄,骄则生怠,再加上对军人的偏见,谁愿意为您当兵卖命去?从内地招兵则诸多掣肘,可是就是看出这一点,大人又总不能故意在台湾弄出一大批穷人来以备征用,虽然总会有穷人,不过以台湾的人口基数,又能募到多少兵呢?是以兵源问题是制约大人一个瓶颈,大人,您以为然否?”

张伟慢慢点头,答道:“确是如此。你能想到这一层,见识已然远过何斌等人,我没有寻错你。以后不但政务上你要为我分忧,军务上你也要随时建言,还有什么,一并说出来吧。”

“三,现下还没有起事的名目。虽然大明内地政治**,国力衰颓,到底是二百余年天下,国家正统大义在朱家。没有一个叫的响理由,就凭台湾的实力和官员的心理,您要割据可以,若是想很快的挥师踏足大陆,只怕愿意冒诛九族危险跟随大人造反的,没有几个人吧?”

“即便如此,大明现下已是日薄西山。只要大人交纳福建两广的官员,小心侍候今上不露反迹,以二十年时间积累力量,到时候寻一机会,或是内乱,或是外患,行雷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