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那高起潜长的眉清目秀,自幼便跟随崇祯,除了王承恩之外,便是他最受信重。崇祯即位之初,便令他出京为监军出镇督师。他以太监的身份在卢象升军中,当真是除了好事,什么事做得。诸事掣肘牵制,又是怕死,又是贪财,偏又以皇帝信臣自诩,对战事亦是指手划脚,当真是弄的卢象升无可奈何,却偏生是无法甩脱。此番奉命出京,却也知差事重要,又知道张伟向来出手大方,心里盘算着到台湾大捞一笔。是以出京之后,每日打马狂奔,至驿站换马便行,不敢迟慢。不过半月功夫,便又到得福建境内,却是比海上行船,还要快上几分。

他一心以为自已来的迅速,必然能打的张伟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惊慌失措,自然由他摆布。是以到了福州,见过巡抚之后,到也不去勒索敲诈当地官员,立时命巡抚准备好了官船,即刻便要渡船过海。谁料那巡抚却道:“若说官船,福建自然是有,不过论起豪华舒适,还是台湾停*在中左所的来往官船更好一些。便是那安稳保险,也是台湾的官来的更好一些。”

高起潜气道:“先生既然说台湾好,到不如去台湾任职,听说那台湾知县的俸禄比之内阁大学士尚且高出十倍,令你老先生心动,到也不足为奇!”

见那巡抚慌张,又训斥道:“老先生一番好意,我原不该如此。不过那台湾官船只听命张伟,你老先生调的动么?我来此是奉上命办差,哪能安享舒适?待台湾那边接到消息,船到是坐得,但我这差事,岂不是要办砸了?”

他此话一出,那巡抚却是一笑,连声道:“大人赴台办差一事,风声早便传遍福建,不但全闽上下,只怕是两广一带,都已风传与士绅百姓之间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伐明(一)

高起潜当真是纳闷非常,却怎么也想不通消息为何会传的如此之快。他自是不知,张伟派在京师的探子早就得了消息,他还没有动身,便以一天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报台湾。

是以待崇祯派高起潜赴台申饬张伟的消息一传到台湾,张伟的汉军军情部及高杰的司闻曹立时行动起来。派出成群的细作奔赴闽粤各地,将皇帝派太监来台一事大加宣扬。其中添油加醋,歪曲胡扯、造谣惑众等各种情事,都是各谍报人员必学的最基本课程,那阉人在明朝早就名声极坏,明朝立国两百多年,权阉一直不断,从王振到魏忠贤,无一不是祸乱天下之辈。此时皇帝派了宦官前来台湾,原本是想息事宁人,在张伟的刻意布局宣扬之下,到反似他即将被阉人逼迫打压一般。

加之中国人最爱小道消息,自周朝起就有童谣、流言、揭帖等各式各样的造谣办法。离此明末乱世最近最有名的谣言,便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修筑黄河的役夫原本就不堪其苦,在韩山章、刘福通等人挖出埋下的石人之后,果然群议沸然,各人皆以为反元时机已到,元室将亡,于是一夫倡命,群氓皆起,待朱元璋收残残局,天下归明,这元朝到是当真亡在这石人之上。自此之后,烧饼歌流传于世,明朝大大小小起义不断,从唐赛儿到徐鸿儒,皆是以预言及宗教蛊惑天下,是以封建王朝之际,最忌谶语。张伟自决意起兵反明之后,早就派出大批手下分赴各地,用图谶、童谣,揭帖,伪烧饼歌各式办法,早就在民间弄的沸沸扬扬,那各人均道:“成祖的后代享国二百多年,现下早就弄的天怒人怨,现下建文帝的后人回来争位,要把大统夺回。”

此事在闽粤各地的风传,那两广总督和福建巡抚自然早就知晓,只是无凭无据,谣言根本就无法查出,甲传乙,乙传丙,各级官吏虽然心中惴惴不安,不是傻子都知此事断然不是空穴来风。联想到张伟可能起兵造反,各官都是心惊胆战,唯恐战火烧来,断送了自已前程。是以此时明知道事情绝不简单,这福建巡抚朱一冯老官僚出身,只想平平安安做完一任,到时候告老还乡,任凭你天翻地覆,却再也不干他事。

是以此时见高起潜纳闷,他也只微微一笑,向他说道:“历来朝廷派钦差下到地方,总会有些传闻出来。这台湾张伟桀骜不驯,高大人的差使并不易办,是以民间传言纷纷,台湾那边想必也有所知闻,是以早早儿的把官船派过来,就等着接您呢。”

因见提起差使不易办云云时高起潜脸上神色大变,显是颇不乐意。那朱一冯人老成精,哪不明白自已的话不大吉利,恐触了这大太监的霉头。他小小一个巡抚,原本攀的是首辅钱龙锡的关系,此时钱已被革职逮问,没有了*山的他,如何斗的过这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惹毛的他,只怕一封密奏回去,自已的官职立时不保。若是再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