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自崇祯五年夏初起,因抄拿官员、宗室亲藩所得甚多,汉军先是花巨资在南京兴建火器局,在广东等地加大铁矿开采,大量的优质铁石由一路修好的直道源源不断的运至南京铸成火炮、枪支、弹丸。

一边大造火器,一面又是在江南各省招募新军。汉军饷俸甚高,是以招兵文告一帖,立时就是成千上万的壮丁报名入伍。到是张伟仍秉持精兵强兵的想头,一年多来只扩军至二十万人,便是暂停招兵,先行训练。这一阵子眼见北方局势大坏,满人随时可能入关,到是又下令再募十万精兵,充实各部。因战事或许就近在眼前,便下令各部加紧训练,勿使新募军士数月内可敷使用。

兵部尚书黄尊素因知襄阳要紧,南京那边乃是汉王治下,到也罢了。这边不亲来探看,却是不能放心。因带了从员,自南京匆匆赶至,也不入城,直入城外大营查验。

待孔有德、薛勇等汉军将官到齐,方知道是这兵部正堂亲自过来。参拜行礼完结,黄尊素也不多话,便命人将一部部的军士亲自带来验看。也亏他六十余岁年纪,须发皆白,精力却是甚佳。两万名龙武龙骧新兵一队队验看完毕,又命操练校阅,闹腾的人仰马翻,到底才算满意。

汉军诸将虽是武人,却也不是不知世务的呆子。此时见了黄尊素如此动静,便知道这老头子身处内阁中枢,想来知道内廷消息。或许是汉王决意攻川,又或者由襄阳渡江,直攻河南,也未可知。

别人到也罢了,刘国轩却是头一个问道:“黄大人,这么着急,可是汉王决意要用兵了么?”

他们着急打探消息,黄尊素人老成精,如何不知。因微笑摇头道:“这事情不是文官们该管,行军打仗的事内阁都不过问,我如何能知道。我此次过来,只是尽我的本份。你们龙骧龙武两卫十万大军,关系到南京上游安危,我如何敢怠慢。还是亲自过来的好。”

又笑道:“汉军本部到也罢了,厢军身份地方守护重责,也不能因忽怠慢。迩来投效兵马甚多,不能良莠不齐尽数收了,总要甄别使用,分而治之。断不能大意,若是出了乱子,其祸非小。”

各人自然是唯唯诺诺,各各遵命。当下又说了一些细务,黄尊素便命各人辞出,独留下刘国轩与孔有德二人说话。

“两位将军,明军近日集结于川陕交界,汉王前日召集内阁并各参军会议,很是忧心。”

刘孔二人面面相觑,却是不解其意。刘国轩因问道:“咱们扼住上游来兵,不使游兵入境,任他打生打死,总归与咱们没有干系。有十万汉军在此,那明军和张献忠部又能如何?”

“到不是害怕明军怎样,而是明军精锐仍在外缠斗,京畿一带空虚,若是此人被满人趁虚直入,北方局势堪忧。是以汉王思虑再三,或许要先入准,制形胜之地,预备与满人决战。还有云贵两省改土归流之事,很不顺遂,此时派大兵过去,却是万万不能了。看现下的情形,只得敷衍了事。所以若不取川,只怕到时候后方也不是稳。”

黄尊素长叹一声,呆着脸看向远方,向两位面露兴奋之色的大将军道:“征战之事,两位或许无所谓,可怜我江南百姓才享了两年太平日子,很是不想汉王兴军,再加上有心人播弄于中,其间阻力不小,两位只是武人,并不明白。还是安心镇守荆襄,静待时局变化再说。”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治平(四)

黄尊素到来之后,这襄阳城外汉军大营顿时是人仰马翻,忙乱不堪。虽然兵部管不到汉军日常事物,行军打仗更很不与兵部相干,是以与明朝体制不同,兵部正堂并不是汉军将军们的直管上司。只是但凡军饷、粮、器械、驻地、招兵等物,都是兵部该管事项,各人都拼了命的想成为兵部优先照顾的对象,此时黄老头子亲自过来,不借着这个机会抱住他老人家的粗腿,更待何时?

眼见营地内人奔马跑,鸡飞狗跳。李岩带着众人在乱纷纷的人群中寻得了该管的厢军将领,递交关防呈章后,那将军便命李岩的大队属下验过了身体,一一造册呈名,记下相貌体格特征,家乡籍贯等等,其手续之繁芜复杂,当真是令一帮子从乡间造反而出的农民兵们心浮气躁不已。

“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氏,年二十二,身高中平,面白无须……”

一直待到了最后,那厢军书记官在纸上用浓墨记下李岩的相貌特征,职务差使等详细备注,方将手中毛笔搁下,向李岩笑道:“李将军,自今日起,你便是汉王治下的厢军将军了,恭喜恭喜。”

那书记官站起身来,向李岩拱了个手,又坐下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