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中午,城内终于安定,汉军分批入城,将投降的明军赤手空拳尽数押出,关在城外军营之内。

张伟傍晚入城,在千余禁军的护卫之下入住原本洪承畴的居所。先是接近虎大威等投诚将军,好生勉慰一番,命他们就在城内居住,等候发落。城内文官除了知府吊死,推官不知所踪,总督和其余文官皆愿投降,于是分批接见,却不似武将那么客气,除了对方孔昭稍加辞色,其余文臣很是被痛斥了一番,然后命人押往南京,等候发落。至于原本的监军太监,除了死在乱军之中的,剩余活口全数被下令诛杀。这些太监横行霸道,除了不要女人,当真是什么都要。明军上下无不痛恨,待首级挂上城头,那些被分头押出城外的明军竟致欢呼起舞,明朝之不得人心,竟致如斯。

到得此时,汉军在陕西已占据潼关天险,保有西南大半,又占了山东大半,全歼一股明军主力,击败一股,明朝除了在通州附近的几个总兵领着几万残兵,勉强维持,就只有山西一带有秦晋二王,还有袁崇焕与卢象升带领的几部明军有些战力,其余都不足道矣。张献忠被撵出四川,在陕西亦不能立足,只得一路奔出,往甘肃一带投奔李自成去也,至于两部是合力东进,还是因争地盘而火拼,却也是不得而知了。

局势如此,张伟一则要提防满清南下,二则意欲迅速稳定北方已占领土局势。是以一面加紧派人劝说洪孙二人投降,一面修书命人送往山西,劝袁卢二人亦降。袁崇焕是否投降,他到不得而知,到是那卢象升,则可断定必然不降。张伟肚里叹气,知道此事急迫不来,只得一面飞奔济南,就近指挥汉军,一面将洪孙等文官带同前往,预备亲自劝说。

正文 第六十八章 灭明(五)

张伟因知道洪承畴与孙传庭等人都是以清节忠忱自诩,定然不会一说就降,想来要费一番功夫。至于皇太极曾经使用的以庄妃劝降,他手头一无庄妃,二来也并无此需。明朝将亡,洪承畴等人失却效忠对象,自然方便许多。

他急奔赶赴济南,就近指挥前方布防,现下山东全境已被汉军收复,河南豫东地界八府十二州一百零六县亦已攻陷,刘国轩与孔有德攻克陕西大半,现下已派兵入大散关,危胁汉中。若不是八旗摆脱了后方被袭危险,十五六万骑兵全数入关,蓟镇、通化、昌平等畿辅名城重镇已被满清所得,吴三桂等人又屯兵通州,汉军现下只有一卫兵马驻屯山东,打明军是绰绰有余,与满清对战实力却嫌不足。是以停下脚步,整治州府,派驻官府,减免赋税,安抚流民,开仓放赈。张伟甫至济南,便命全城开仓放粮,在城门各地开办粥场,施舍因兵火天灾流落的难民。因为这些举措,汉军与张伟名声大好,此前又有江南治政实绩在,士大夫多半归心,不过一月功夫不到,整个江北山东已然归附,除了少数治绩和官声都很差的贪官污吏都被抓捕,引发一些比较小的动荡之外,再无反复。

与李自成得不到地方豪强的支持,下派官员并不能行使职权不同,张伟自江南带来了大量具有实际行政经验的官吏,厢军、靖安司官员,再有地方清要士大夫家族的支持,占领一个地方,很顺遂的就可以得到某地的物力和财力支持。他住进济南德王的王官之内,每天召见投降明朝官员,地方豪绅,好生安抚劝慰,以定人心。

就他在抓紧时间整军治民,稳固后方的同时,又命金吾、神策、神威三卫将防线前移,大军压向畿辅地界,兵锋直指通州。又调集一军的兵力,直奔河南北部,往山西陕西交界一路横扫,以期与刘国轩等人会师,若是招降袁崇焕部不成,就以强兵猛攻山西,迅速将明朝残余势力扫平。

皇太极驻节于北京东郊城外,此处乃是明朝官员出外任职,陛辞后官员送行之所,也是皇帝出行归京,或是有大臣回来的迎接之处。他自十一月初深秋叩关,轻松击破只有千多残卒守护的大明山海关重镇,又横扫畿辅诸多强镇,将所有的重镇全数拿下。此时明军主力一败于凤阳,二败于江北,仅有唐通吴三桂等人领着几万强兵勉强打了一仗,远远觑见八旗兵锋,便已是落荒而逃。各镇都已很少有兵把守,而明朝兵部尚书傅宗龙秉承皇帝旨意,要在畿辅编练七十三万强兵,奈何无饷无粮,又无兵源,等八旗兵攻来之时,除了各城附近的乡勇豪绅还略做抵抗,其余官员军队或逃或降,根本未尝一战。

此时已是十二月中,一月以来,除了京师和南面的几个强镇,畿辅所有已全被八旗攻占,于以前入关抢劫不同,此次八旗兵并不似以往那么凶神恶煞般四处抢掠,而是张榜安民,并不乱杀乱抢。是以虽然人心惶惶,各府、州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