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术前准备工作 (第1/2页)

郑雄目光所到之处,众人纷纷低下了头颅,眼睛看向了自己的鞋子。

关键时刻一个个都不顶用,想培养都没办法。想要做好做手术,书本上的知识只能让你了解一些前人的经验,在你接触手术的时候少走些弯路。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天赋,更多的是熟能生巧,做的多了,经验自然就有了,什么原因呢?

唯手熟尔。

给你们机会你们不中用,那就只能让自己的御用主刀医师来了,随着郑雄得目光再次的看向了那個谁。

“大人,不是属下推辞,实在是属下不知道这肠痈在何处,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贸然动刀只会白白害了这少年的性命。”

那个谁见到郑雄的目光,只能无奈的表态。

“你不熟,本官也不熟,那就不用治了,让他等死吗。你们都给我记住了,医者仁心,有一丝的希望,就不要放弃一个病人。”

对着众医师训斥了一番,一众医师头低的更低了,有了一丝惭愧,围观的人群也噤若寒暄。

等级压制,威望压制,双buff的效果很好,随着郑雄看向了老者,一干人等才松了一口气。

“老丈,伱也看到了,本官这里也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尽力一试,是生是死,只能看命了。如果你同意,就去签了契约文书,生死勿论。”

“小老儿全凭大人做主,这病我也知道,希望渺茫。只是我这家中就这一根独苗,孩他娘又走的早,如果他走了,我也活不下去了,左右不过一死,有这一丝希望,小老儿就满足了。”

压力转移,老头挺狠啊,又是独子,又是两条命的事,被这老头儿道德绑架了,嘬了嘬牙花,郑雄只得道。

“那就去签字画押吧。”

老者跑去签字,郑雄叫来了二狗。

“二狗,你去印刷厂,问问他们太医院送来的书籍有没有人体经络图,人体内部构造的书籍,有就叫他们拿过来,快点。”

“大人放心,小的去去就回。”

等到老者签字画押,郑雄对着围观的人群说道。

“人命关天,各位就不要在这看着了,都散了吧,等把这个小兄弟安排好,我再来跟各位唠嗑。”

先前见了郑雄的王八之气,众人很乖巧,对着行了一礼,就各自散去。

驱散了围观了,这怎么安排手术,也成了难题,无菌室不用想,先前剖腹产都在病房,随做随住。

不过病房建的很大,隔的很开,所以影响还不是不大,如今这人多了,还都是剖腹产的孕妇,就有些不合适了,何况这还是个男孩。

郑雄看向了李四。

“如今还有什么地方是空着的,安排个地方出来。”

“如今两处偏殿,都是咱们办公的地方,库房也都占满了,只有大人后院休息所在的库房还没有启用了。”

好像又把自己坑了一把,难怪一直没人打扰,原来是怕惊扰了自己,全都绕着走了,这库房一旦启用,以后怕是没这么个好去处了。

“那就后院库房吧,先叫人去收拾下,阑尾发炎,一时半会还要不了命,再说都不熟,只能看看有没有医书参考一二了。”

等到后院库房打扫干净,郑雄又叫人搬了一个床板进去,搭建了个临时的手术台,然后叫人拿了酒精全部喷洒了一遍,简陋的无菌室就这样弄好了。

二狗赶来的正是时候,找书花了些时间。

“解剖”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灵枢》:“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春秋时期的神医扁鹊精通脉理、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同时他对人体解剖也有一定的了解。相传扁鹊曾经对齐桓公的肠胃和太仓的头痛症实施过外科手术治疗。

司马迁在《扁鹊仓公列传》中还介绍过一位上古时期的名医。上古之时,有个叫俞附的名医,他治病的方式可谓令人瑟瑟发抖(至少在古时候是如此)。俞附治病先是割开皮肉,疏通经筋、按摩神经,接着拉开胸腹膜,抓起大网膜,最后洗浣肠胃,漱涤五脏……

这段记载简直让人觉得难以置信,虽然记录的步骤过于粗放,好像暗黑医疗似的。但这起码可以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的确开始出现一些手术了,古人对人体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比如马王堆出土西汉《五十二病方》中甚至有割疝气手术记载和痔疮切除术的记载。

到唐代时,古人对人体解剖学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了比较完备的人体解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