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九章 入学准备 (第1/2页)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提高粮食产量是有现成例子的。

其实郑雄要做的只是劝课农桑,派出队伍进行指导种地就行,也就是专家团队,进行田间指导。

但是这其中难题也很多,读书人是可以从前朝的书籍吸取知识,转换不成生产力那就很有难度。

就像一开始真正的专家一样,他们一心为民,没有成果之前,没人信你。

毕竟人家种了一辈子地,哪用你外行指导内行。

等有了信誉以后,曾经的那些人却是变了,变成了一个个陌生人。

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

劝课农桑的事,府衙有专人跟进,郑雄不必操心。

不过力度肯定不能再和以前相比。

鉴于此,郑雄叫来了王府丞。

“老王,从府库中支一万两银子,劝课农桑之事给本府多招点人,再让府衙中人将前宋的一些记于书籍的经验抄录出来,进行教授,开春后全撒往应天府各处,传各地农户旁听,统一教授。”

“这些光有知识不行,除了会读书识字以外,进行讲解,还得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记录,以确定是否有效。”

“其中颇有些困难,所以此次计划先行招收数百人,以利诱之,往后逐年递增,此事由你负责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下官份内之事,这就安排。”

该说不说,有王鹏这么一个副手,确实让郑雄省心不少。

王鹏回答的干脆,郑雄便又接着传达指令。

“另外还有一件事,本府在江宁有块地你也知道,紧邻附近的荒地不少。”

“以往是交通堵塞,雨水不存,外加土地成色不好,开荒不便。”

“今本府已命人修直道,开支流,往后应该是一块好地方,大有可为。”

“所以,本府欲拿出二十万两银子,你拿去让江宁县令号召百姓开荒,将直道沿线附近改为良田。”

“这块地方当做府衙的示范田地,你安排人好生打理,先就这些,以后有什么补充的地方本府再和你细说。”

“行,侯爷。”

指导发展,做出规划,这就是郑雄做事的上限,也是下限。

亲自跟进还是太累了点。

胳膊拧不过大腿,郑雄手一挥,江宁县令没有丝毫办法。

一块本属于自己的地盘,本可以卖个好价钱,现在不光自己要承担开荒的任务,事后还不是自己的了。

对此,江宁县令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照做。

好在冬春之季,能有份活干,能吃上一顿饱饭,对于江宁百姓还不算太亏。

“侯爷,新一年的入学事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按您的要求,年前共建有千所小学私塾,独属于一建和药局的专科学校也已建成。”

“眼下还剩开学事宜,其中种种还要侯爷示下。”

又是一年开学季,当了府尹的郑雄,手笔不可谓不大。

一千所小学私塾,即使按百人来算,那也能安排十万人入学。

全力运转之下,几乎能将京城中的大小学子一网打尽。

而这个时候的后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吃饭问题和师资问题顿时成了一座大山压在郑雄的身上。

压力给到了郑雄这边。

穷有穷的办法,富有富的办法。

自己的府衙虽然不穷,但是也不能全投进这里。

所以郑雄给出的方案就是直接从后世借鉴来的。

八零九零应该都经历过带饭的阶段。

半大小子,吃垮老子,肯定是经验。

免费的饭食即使让郑雄来做,也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还是带饭吧!

相信普通人家即使秉承着对读书人向往的态度,生源应该也是不缺的。

再者郑雄也不打算限制学子的年纪,反正就是敞开了收,把扫盲当做第一要务来处理。

这样就算教学方面跟不上,旁人也能自学。

花销太大,郑雄真的不敢推进免费食堂。

另外师资问题好解决,还是以老带新的模式吧!

省事的同时还能保护自己的脑细胞。

想好了一切,郑雄缓缓开口对着王鹏说到。

“即日贴出布告,凡京城六至十二岁的孩童都可入学,暂定这个年龄段,招不满的以后可放宽条件,年岁往后面放宽。”

“专业学校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