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2/4页)

北匈奴人经过商议,采取了新的战术。他们派出几十人一队的小股骑兵,采取游击战术,分散袭扰联军的军阵。他们跑到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向军阵中放箭,放完就跑。联军军阵由于队形密集,容易造成伤亡。反过来,北匈奴人的游骑目标小,又处于机动状态,不容易被射中。

对于这种战术,马超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采取以游骑对游骑的办法,只要有敌方的游骑出现,他们就派出比对方人数多一倍的游骑去对付。基本上解决了敌方游骑的干扰。

北匈奴人经过研究,认为敌人有远程武器,只有近战与敌人撹在一起,才能发挥自己骑兵的威力。他们这次采取稀疏队形,将一个万人队,分成五个攻击波,骑兵之间距离拉倒10米以上,减少运动中的伤亡。等前锋与敌人纠缠在一起后,集中全力攻击联军的中军。

北匈奴人的进攻开始了,先头两个千人队以疏散的队形向联军扑来。联军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忽然,一个探马急驰而来,他不等马站稳,就跳下了马,禀报说道:“禀报大将军,从赤谷城方向来了乌孙的援军,大约20000人马,现在已经与刘将军(刘循)的人马交战了,刘将军请求援助。”

第一百六十一章 意外的大战(二)

面对近十万敌人的进攻,本来只有7万多人的联军就力量不足,但是营救刘循是必须的,诸葛均说到:“就叫姜浩去吧,咱们还有五万人多人,完全可以对付北匈奴人。”马超就叫姜浩带着他的部队走了。

马超和李坤见诸葛均这么有信心,就问他如何迎敌。诸葛均说到:“时间来不及商量了,你们两位负责东西两面,只要坚守住就行了。正面就交给我负责。”

马超说到:“五弟,我们不熟悉你的打法。这仗就交给你指挥吧。”李坤也说道:“行,五弟,你大胆指挥,我们都听你的。”

诸葛均知道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他说道:“你们只要保住东西两面阵型不乱,我就有办法将敌人打退。如果有什么变化,我会派人通知你们。”两人各自去了。

这时,在不断的箭雨下,北匈奴人付出了许多死伤后,终于冲到了阵前,阵前的联军游骑纷纷逃走了,露出了一个千人的长枪阵。

北匈奴人的骑兵开始还感到高兴,认为骑兵对付步兵是小菜一碟。等到他们冲到近前才发现,自己错了。

前两排长枪兵将两排足有两丈长的长矛一端抵在地上,双手将长枪成40度角,迎向来敌的方向,骑兵们收不住来势,纷纷撞向枪尖,翻倒在地,阻住了后面的骑兵。这时,后排的长枪兵上前几步,向前刺去。

这时,北匈奴人的骑兵们才发现,自己的武器太短,够不着敌人。而且敌人的长枪是配合着突刺的,个自为战的骑兵们根本挡不住这样的进攻,纷纷被刺倒在地。

排成六排的长枪兵们,每人刺出三枪,就退下去,后排的上前继续突刺,交替进行,保存体力。他们前面的敌人的尸体铺满了一地。

北匈奴人的将领们见前面与敌人胶着了,十分高兴,催动了后面的四个万人队一起涌上,想一举击溃敌人。这时北匈奴人前面上不去,后面又涌上来,挤成了一个密集的人疙瘩。

这时,长弓手开始抛射,箭雨越过正在交战的双方士兵,飞向北匈奴人的后队。抛石机也开始打击匈奴人的后队。

在后面拥挤的匈奴人的后队,面对着从天而降的箭雨和石弹,避无可避,死伤惨重。他们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开始后退了。

一个万人长拼死冲杀在前,面对前面的杀人机器,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大批的士兵上来,用人海战术冲乱长枪兵的阵型。他奋力躲过俩条刺来的长枪,退后几步,回头招呼后续部队,可是这一看,更是欲哭无泪——后面除了大片的死尸,其他人都掉头跑了。

北匈奴人的将领们见正面的敌人太过妖孽,于是分兵攻击联军的两翼。这下更给了远程武器发挥的空间,尤其是长弓手们不停地将箭雨射向北匈奴人聚集的地方,大量杀伤着北匈奴人。他们都不敢再一起聚集了,那里还有集群攻击的能力?

北匈奴人终于开始撤退了。诸葛均见敌人开始撤退,立即拿出了杀手锏——铁浮屠出动了。

铁浮屠又被称为铁浮图,浮屠是铁塔的意思,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南宋时大金国太子金兀术曾经训练过一支3000人的铁浮屠,战功赫赫。

铁浮屠是富人的武器。主要是重型盔甲太过昂贵,加上每人配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