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看着他悠然而自信的动作,我的心渐渐的平和下来,轻轻的合上了眼,将一切景象都隔绝在视线之外,涤荡了心空,只留下双耳,带着淡淡的笑意安静的等待着箫音响起。

没想到,在这种那个情况下,我居然还能有幸听到沈浪吹箫。这也应该算是一种意外的幸福吧!如果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重聚,一定要和他试一试琴箫和鸣的感觉,希望,能有这样一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王怜花清朗的吟诵声终于响了起来,一开篇即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之语声。

我静闭的眼睫毛不由的微颤了一下。

好个王怜花,他明知箫的音色柔和、低音深沉,最具特色的是弱奏,擅长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却故意选了这一首曹操东征乌桓后胜利回师途中、志满意得时所做的大气磅礴的诗句:《观沧海》。

只可惜,他的对象是沈浪,纵然是一根细箫,到了他的手中,毕竟有一番完全不同的音色。

果然,王怜花才吟至第三个字时,一股低沉中隐含大气的箫声已不知道从何处渐起,从容不迫的追上王怜花的节奏。箫声洋洋,如秋风乍起,吹过山下茂密的树林,跟随着曹操这一代枭雄步上临海悬崖,鼓卷着他身后的猎猎大旗,又如波涛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猛然涌生,顿成巨浪,以滔天之势排击海岛和石岸,真令人有亲临碣石、目睹大海的勃勃生机和壮观景色之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王怜花似乎早已预料到沈浪的表现,年了四句之后,声音猛然从清亮转为浑厚嘹亮,直灌入人的双耳之中,在这一刻,他突然不再是外表弱质宛若美玉的谦谦少年,而化身为开疆扩土为大任的一代名将,由内而外的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令人震撼不已。

而沈浪的箫声却反在雄浑中又融入了一些平和悠扬之意,仿佛在迎接着从海中喷薄而出的红日,又似在感叹着落日西垂,以一种全然包容的姿态接收余日的沉睡。接着再而又转,激扬的声音顿消,无限的波涛之上,寂静深沉的夜空渐渐明亮,点点闪闪的群星渐渐不满深蓝的苍穹,令我不禁想起东海之中,也曾有过这样漫天的星光璀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声宝剑的龙吟中,王怜花如一代哲人终于感叹着吐完这首诗最后八个字,箫音也跟着唏嘘不已,配合的十分到位。

但洞箫的语音犹在绵长,王怜花的声音又变了,变得略带惆怅和无奈,幽幽的吟道:“纤云弄巧——”

这一句开头我自然也是极熟的,分明是宋朝词人泰观的《鹊桥仙》,倾诉的是牛郎织女二星虽情深如海,但却只能一年相聚一次的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虽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也安慰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如何掩饰得了抹得去那剩下的三百六十几天的夜夜相思之苦。

那么,接下来的词应当是“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了。

我微微一笑,这一首比起前一首来说,显然好吹奏多了,只因呜咽幽怨本是箫音最容易表现的情感,没想到王怜花急转之下,竟选了这么简单的一首。不知怎么的,听到他吟这一句,我突然想起了原著中王怜花被朱七七扮成了女子,那双桃花眼中所流露的似嗔似怨、我见犹怜的绝代风采,不由的暗暗一笑,情不自禁的睁开眼,想瞧瞧王怜花此刻吟词舞剑的样子,身段将会是如何的妖娆?

沈浪显然也立刻听出了这首词的来历,箫声自如的转折,再度完美的融入到新的意境中。

但就在这一刻,王怜花的词突然却变了,原本“飞星传恨”,竟被他突然改成了“飞行迢迢”,而且接下来的也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这一名句,反成了“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同时王怜花本背剑负手长叹的姿势也陡然泛动,浑身气息顿时灵动成一片喜气,右手袍袖翻卷在手臂之上,宝剑颤颤直指天空,原本笔直的剑身微微弯出了一个弧形,明显是意指鹊桥。

王怜花竟然耍诈,竟将暗含悲意的宋词陡然衔接成七夕中难得表示喜庆的唐朝刘威的七言。这一变换,前面的两句幽怨开头,顿成了衬托后面一句红花的绿叶,而此时沈浪的箫声却才刚刚转入低咽的部分——

第一百八十九章 难分伯仲

我的心顿时提了起来,此处若转折不好,沈浪可就算是输了?他若输了就——咦,不对呀,他们虽说要比试三场,可却没定出赌注呀!输了也没说要怎么样,这个王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