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们的村村通,你们来付钱 (第2/4页)

以保证整个互联网舆论的秩序性,也可以作为我们后续具体施政的参考。”

“你的意思是网上问政平台?”

陈念好奇地问道。

“差不多吧,但还要更广泛一些。”

陈念微微点头,没有立刻回答。

他能够理解李想这个建议的立足点。

实际上,从他前世的记忆来看,这不失为一个优秀且富有前瞻性的方案。

毕竟堵不如疏,真正能让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的,不是限制发言,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合理发言。

当然,具体怎么去运作,怎么避免让这个影响范围颇大的平台成为外部势力新的阵地,就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规划了。

于是,陈念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我觉得你可以跟你那边的领导好好讨论讨论,这不是我的专业,也给不了什么意见。”

“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是一条好路线,但是,它并没有那么好实现”

陈念说的是实话。

实际上,在上一世,官方曾经数次尝试过建立类似的平台,但最终,泛娱乐化的大潮下,这些平台的舆论监督功能大部分都被其他社交媒体冲垮。

普通的网民宁愿选择在被称之为“男女厕所”的平台发声,也不愿意去官方平台反映问题。

这也许说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信任滑坡的恶性循环。

如果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李想这一批人的能力了

听到陈念的话,李想郑重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不管怎么样,我们先去试试看。”

“搭一个框架出来,让大家先说说话。”

“实在不行,初期就人工管控,等慢慢发展起来了,再考虑使用其他方法。”

“可以的,大胆去干吧!”

陈念笑着回答道。

而李想的脸上,却满是郑重其事的表情。

在他的心里,也许这将成为他远大事业的第一步

另一边,落脚村里。

在众多大型工程机械、以及充足的财政预算的加持下,落脚村通往外界的乡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宣告通车。

而通车之后王青也没闲着,他在征求过村民的意见之后,把那些原本筹集来修路资金都拿了出来,给村里架上了第一条电话线、第一条网线、第一台电脑。

这时候在边远地区,拨号上网的方式还未淘汰,虽然网速慢了点,但终究还是能用上了。

现在,落脚村终于算是跟外界完全接轨。

下一步,王青就打算依托网络,去尝试一下传说中的“网络销售”的路线,把村里那些明明很珍贵、但在本地却卖不出价钱的药材发往外地,狠狠地把村民的收入往上拉一拉。

这段时间他都在研究这件事情,阿里巴巴平台的账户也注册好了,就等着收到第一笔订单,去看看这方法靠不靠谱了。

他倒是一点都不担心上当,毕竟大单他不接,哪怕真被骗了,损失的药材金额也不会太大。

就当试错好了。

在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之余,王青不可避免地也会用这些电脑查一查自己想要的资料、看一看网上的论坛放松放松。

村里人倒是没谁说他以公济私,实际上,他们恨不得王青多玩玩,这样自己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他后面跟着见世面了。

这一天,他同样是趁着饭后的时间带着几个村民一起上网冲浪看新闻,但点开熟悉的论坛之后,他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帖子。

“官方问政平台开放了!所有人都可以匿名提议、问政!”

王青好奇地点开帖子里的链接,跳转之后,他发现这居然还真的是一个官方平台!

而且,从回帖的数量来看,热度还不低。

在网页的左侧有一个榜单,标题叫“最热议程排行”,点开之后,里面全是最近的热门话题。

什么农村老人问题,什么边远地区上学问题,什么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等等等。

并且,在每一个议程下面,都可以看到众多网友的讨论。

王青一个一个地看过去,一边是深有感触,但同时另一边,又觉得有些不正常。

学生上学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工工资问题尚可以理解,但农村老人?

真的会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