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火绒计划 (第2/3页)

的,也只有他们这些海归人才,才能吸收到最新的技术和理论。”

“对这些人员,我们已经进行过了多轮审查和筛选,出问题的概率很低。”

“另外作为佐证,有一个事实是很清晰的。”

“那就是,这些人既然选择了回来,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靠。”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核聚变没有秘密,它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被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想要通过‘技术间谍’的方式来阻碍我们进步,基本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陈果没有把话说透,但陈念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

是的,既然通过间谍手段没办法对华夏核聚变科研进程造成打击,那美方最好的策略,无非就是尽可能地组织这些学成的学者归国。

能够选择回来,就说明他们的心确实在这边。

梳理完了基本的问题,陈念开始认真地去读这些备选人员的技术背景。

相比起前期官方的严格审查,他判断的方式比较简单,那就是只看方向是否具有前瞻性。

一轮筛选下来,从他手上被排除的人员寥寥无几,原本17人的名单,最终留下了13人。

“好了,就这些人吧”

陈念把勾选后的清单递到陈果手里,后者接过后粗略地扫了一眼,开口回答道:

“那就定下来了。”

“这些人员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之后才能到位,到位之后,他们将以完全封闭的形式与你沟通。”

“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们都要经受考验。”

“如果中途你想要取消这个计划,也可以随时提出。”

听到这话,陈念郑重地摇了摇头。

他回答道:

“这个计划不会取消-——也许在某些时刻会暂停,但一定不能取消”

几天之后,中科院。

潘庆伟正站在讲台上,一只手拿着马克笔、一只手端着老干部茶杯,对着台下的学生们口干舌燥地讲解着课程内容。

“所以根据前期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变分的关键在于碰撞算符的性质,我们关心的是各组元温度不相等的系统,从运输系数的计算的角度,自然要假设每个组元分别接近热平衡”

这堂课讲的是有关多组元等离子的新经典运输理论的相关内容,其中涉及大量复杂的运算和假设,别说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学生了,甚至连他自己,有时候讲着讲着都会犯困。

再加上燥热难耐的天气,课堂的氛围实在算不上太好。

台下的学生真正认真听讲的找不出5个人,大部分不是在走神就是在发呆,稍微好一点的会尝试去记一记,可在发现自己确实无能为力之后,又只好无奈地放下手里的笔。

看到这一幕,潘庆伟不由得有些感慨。

能怎么办呢?

科研本来就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坐在这间教室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某种浪漫主义的幻想而来到这里。

在做出选择之前,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选择所承载的意义,也不可能知道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可悲、或者可鄙吗?

一点都不。

恰恰相反,这样的少年心气是可敬的,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少年往往没有找到那把属于自己的剑罢了

潘庆伟喝了一口杯子里的茶水,实现扫过台下,在看到平时最勤奋的学生也开始打瞌睡之后,便干脆放下了手里的马克笔,随后开口说道:

“今天这堂课的内容确实有点太难了,我们这么讲下去不是个办法。”

“所以,我考虑要对讲课内容重新进行编排,今天暂时就先到这里吧。”

“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也要多琢磨琢磨课件上的东西。”

“争取下一堂课,我们至少每一个人都能搞懂书上写的那些字是什么意思,好吗?”

听到他的话,台下的学生纷纷应和。

当然,能进入这所大学的他们都是有傲气的,但说白了,傲气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哪来兑换什么惊人的理解力。

他们能做的,也只有顺应老师的时间安排,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罢了

课堂就此结束,学生们纷纷离开,而潘庆伟在收拾完讲台和自己的材料之后,也转身向门外走去。

但就在他刚刚走到门口时,一个男人却挡在了他的身前。

“潘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