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前289)

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289年)

'1'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1'秦国派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进攻魏国,抵达轵地,夺取大小城镇六十一座。

二十七年(癸酉、前288)

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288年)

'1'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

'1'冬季,十月,秦王自称西帝,派使者建议齐王立为东帝,想约定两国共同进攻赵国。苏代从燕国前来,齐王便问他:“秦国派魏冉来劝我帝,你的意见如何?”苏代回答说:“我建议大王先予以接受,但暂时不称帝。秦王称帝后,天下如果不表示反对,大王再称帝,也不算晚。秦王 称帝如果遭到天下指责,大王就不再称帝,趁势收买天下人心,这是个大资本。况且进攻赵国与进攻有夏桀恶名的宋国,哪个有利呢?现在大王不如暂时放弃帝号以使天下归心,然后发兵讨伐‘桀宋’,征服宋国后,楚国、赵国、魏国、卫国都会恐崐惧臣服。这样,我们名义上尊重秦国而让天下去憎恨它,正是齐国反卑为尊的计策。”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只称帝两天便放弃了。十二月,吕礼从齐国到秦国,秦王也去掉帝号,仍旧称王。

'2'秦攻赵,拔杜阳。

'2'秦国攻打赵国,攻克杜阳。

二十八年(甲戌、前287)

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287年)

'1'秦攻赵,拔新垣、曲阳。

'1'秦国攻打赵国,夺取新垣、曲阳。

二十九年 (乙亥、前286)

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286年)

'1'秦司马错击魏河内。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

'1'秦国派司马错攻击魏国河内,魏国献出安邑求和,秦国将城内人民驱赶回魏国。

'2'秦败韩师于夏山。

'2'秦国在夏山打败韩国军队。

'3'宋有雀山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3'宋国发生雀鸟在城边生下鹞鹰的怪事,太史卜了一卦,说:“吉利。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宋康王大喜,起兵灭掉滕国,攻占薛地,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向南战胜楚国,占地方圆三百里,向西打垮魏军,宋国一时成为可与齐国、魏国相匹敌的国家,宋康王对成就霸业更加自信。他想早日完成霸业,便射天鞭地,砍倒神坛后烧毁,以表示自己的声威可以镇慑鬼神。他在宫室中整夜饮酒,令室中的人齐声高呼万岁,大堂上的人闻声响应,堂下的人接着响应,门外的人又继续响应,以至于国中没有人敢不呼万岁。天下的人都咒骂他是“桀宋”。齐王趁机起兵征伐宋国,人民四下逃散,弃城不守。宋王只好逃往魏国,死于温地。

三十年(丙子、前285)

三十年(丙子,公元前285年)

'1'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1'秦王与楚王在宛相会,与赵王在中阳相会。

'2'秦蒙武击齐,拔九城。

'2'秦国派蒙武攻击齐国,夺取九座城。

'3'齐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

'3'齐王灭掉宋国后十分骄傲,便向南侵入楚国,向西攻打赵、魏、韩国,想吞并东西二周,自立为天子。狐义正辞严地劝谏他,被斩首于檀台大路上。陈举直言不讳地劝止,被杀死在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