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 (第2/4页)

忠吠陀王的老帝刹贵族,另一方面则是认为新时代已经来临地新兴贵族。这两帮帝刹贵族控制着大半吠陀的邦郡城市,其中整个北部邦郡全都在这些帝刹贵族手中。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处于口诛笔伐的口水战,彼此还算克制。利用各自的信仰相互责骂。直到巴比司家族的卡加在自己控制的巴提雅城将吠陀王族的船队拦截下来,并将船只和船上运往北疆的粮草全部烧毁之后,双方开始转变成了武力争斗,而一个老牌帝刹世家的家长在回家地途中被一群乞丐刺杀一事,则成了双方斗争变得不可调解的最终导火索,吠陀北部和西部彻底乱了。

湿毗奴城以北地地带变得混乱不堪,而湿毗奴城以南的城邦也不安稳。因为吉迦尹地缘故,她的弟弟坐镇南方的总督罗什曼那被召回了孔雀王城,接收调查,而她的姐姐大妃悉多纳吉也被软禁在王宫之内。暂时失去了吠陀王的宠幸。

然而就在罗什曼那回到孔雀王城没几天,一直隐藏在南方邦郡小打小闹的修罗色那独立军忽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叛乱。不知他们从那里获得了一批精良的兵器以及弓弩。短短地四天时间南部八个邦郡就有三个落入了他们的手里,而各支王族军队则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只有罗什曼那以前所统领地那支军队与叛乱军打成了平手。

眼见投靠叛乱军的吠陀人越来越多,朝中之人认为只有罗什曼那才能阻挡住这股叛乱势头,再加上吠陀王未能抵挡他对悉多纳吉的痴爱之情,罗什曼那又重新被吠陀王启用,并且获得了更高的权力,被任命为南部八个邦郡的总督,统辖所有南部邦郡的军队。在吠陀王平息叛乱的同时,他还派人前往北疆。想要将北疆的军队调回,以缓解王城的兵力空虚。然而他所派出的人。全都被已经在北部邦郡有了一定势力的萨满教拦截下来,同时吠陀内部的混乱也被完全封锁在摩云关以内,眼下北疆的联军还在苦苦的等待从吠陀运来供他们过冬的军粮。

在僧城举行的那个扭转整个吠陀局势的信仰集会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月护王始终没有露面,所有奢那教的信徒都在猜测这样一个神秘人物的外貌。然而他直到吠陀最终统一,也都没有出现在平民公众面前,只有那些奢那教、密宗以及月护王朝的高层才见过他,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了后世来自吠陀平民的宗教学者认为月护王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奢那教的月护圣主为了增加神秘感才创造的这样一个神格人物。

在信仰集会举行的当天,正在全力攻打巴亚邦中部主要城市的月护军忽然转移阵地,开始向巴亚邦西部推移,一天一夜之间攻下了两座巴亚邦的西部城邦,绕过了婆门教军队布置在中部的防线,进入了巴亚邦的健步平原,并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巴亚邦西南部的重城瓦力城进发。只要月护军再攻下瓦力城,支持整个吠陀西部、北部、中部军粮的粮仓重镇拉各城便像是一个脱光了衣服的弱女子一般,随时都有失身的可能。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身为巴亚邦总督的梨俱却丝毫没有派兵驰援的想法,他反而将其居城周边的几个城邦守军集中起来,固守一地,并且大肆搜刮民间军粮和财物,弄得巴亚邦中部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然而他唯一作对的一件事,就是派出信使前往洛加城求援,不过派出的信使再到达洛加城时,洛加城内的精锐僧兵早已出发了。

掩面尽丧的菲舍利乘船沿线吠陀江一路南下,中途没有停留,终于预计的时间内赶到了巴亚邦和古德拉特邦交界处的大城加拉城。加拉城座落在吠陀江西岸,是吠陀江

最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这里云集了大量的商人与僧,城墙因为大量的房屋和庙宇,而被拆除扩建了三次,其繁华程度比起僧城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座城市不但是商业重镇,还是军事重镇,其精锐僧兵高达十万人,全部都是骑兵和象兵,守城常规军有五万,加上城内商户贵族的私兵随时可以组成一支高达二十万的军队。此外它还和古德拉特邦中部的湿毗奴城以及巴亚邦南部的洛加城形成了一个铁三角防御,三城之间建有三条可以跑五辆马车的军道,无论那个城市受到攻击,其他两座城市的军队都可以在半天之内开拔过来,如此防御体系从表面上看的确做到了万无一失。

然而事事总有例外,菲舍利在加拉城停留了一晚上,在这一夜之间他说服了自己母族的堂兄,并且说服了很大一部分与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帝刹贵族,在第二天清晨,他便与其堂兄率领着十万僧兵和五万帝刹贵族私兵向洛加城开拔过去。然而他万万没有想道,在他召集军队前往巴亚邦西部想要吃掉月护军同时,在加拉城外的密林之中,正有一群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