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1/4页)

随后便听见一声赞美:“坏人小哥,吃你一块肉,可费了人家好大的力气。不过,你的肉可真是好吃,人家已经上瘾了,想一辈子都吃。你说怎么办才好啊!嘻嘻。”

那翠衣女子说完便不再出现,这一晚陆正一直没敢睡觉,心中也在暗暗思量着,按照刚才那一下比拼来说,自己已经尽了全力,但是那女子应付的仍是十分轻松。可见她的修为远远在自己之上,要想拿下自己可以说就在反掌之间,只是她为什么一再不动手呢?这翠衣女子到底有什么企图。

不过自己身上还有着最后的一道杀手锏没有用,那就是可以借用金龙的法力。但这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有着必胜一击,绝不能使用出来。这女子狡猾诡异,若是被她逃脱之后,必然想出办法来对付,那到时候自己便是一无所恃了。

想不清这女子的目的,但是刚才顺着她的法力找到她,却是让陆正有所触动,这女子似乎是用了一种什么特别的办法将自己藏了起来,巧妙的避开了他的神识感应,似乎御龙诀中就有提及这种法术,就叫潜形术。(未完待续。)

PS: 求票!谢谢!

第十章 欺于己

御龙诀中记载,万物有形,有形必然可见。万物有声,有声必然可闻。因而所谓潜形,便是将可见之形藏匿,可闻之声静息。

万物可藏于天地之中,如鱼儿躲在深水之中,虫儿伏于叶片之下,鸟兽藏在巢穴之内,并不是这些鸟兽鱼虫都不在了,而是无法被看见、听见,鸟兽即以此避开天地的捕杀而存活下来。

但不管是修行人也好,天地之间的妖物也好,却有神识感应,可以不用目视而见,不用耳听而闻,所以如鸟兽之藏行迹是无法躲避他们的搜索的,因为神识所感应的是一切身息变化。天地之间每一个生灵,所具备的身息都是不同的,包括了形貌、气味、心跳、呼吸等等之外,还有一种最为特殊的生机韵律,这种生机韵律是每一个生灵之间最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如果是修行人或者妖物精灵的话,身上的法力则会不停地与天地之间的灵气发生交感。因此修行人所过之处,就好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湖水之中,所有的灵气都会被触动,荡漾开来就如石子惊破湖水发出的涟漪一般。

因此,因为生机韵律和法力和灵气的交感的缘故,修行人自可以通过神识从万物之中清晰将之分辨出来,就好像在黑夜之中,在群星之间找到月亮一样。

而潜形术就是将自身的生机韵律与周围其他万物相互融合在一起,将法力收敛回转,不去触动外在天地间的灵气,这样一来,便很难被修行人用神识感应的办法找到。

其实天地之间的许多生灵也会在一定的情况之下,如此收敛自身的生机。比如有些生灵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在冬天的时候进入一种沉睡的状态;更有甚者,还有些生灵为了躲避天敌的捕杀,会在危急关头进入一种假死的状态。而除此之外,天地之间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生灵。能够改变自身的颜色,或者模拟成为其他生物的形态等等。

总之有着层出不穷的花样,而御龙诀之中对此林林总总介绍了不少之后,还有一个总结。那就是修行之道,可以万物之行为师,因为万物皆天地造化而生,万物之行,便是天地之道。

陆正不知道其他法诀是不是这样。但是随着他不断阅读御龙诀,他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因为御龙诀好像不仅仅是在教他一种神通,更是在教会他如何去看待天地。而且从言语之间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师法万物的十分开阔的心胸气度,这不由让陆正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联想起苦行僧曾经告诉过自己有关圣宗的事迹,以及圣宗这两个字的含义,其人也圣,诸法之宗,陆正深深的觉得,不论其他。就单单是那句‘修行之道,可以万物之行为师,因为万物皆天地造化而生,万物之行,便是天地之道’便足以值得让他敬佩,便是只有圣宗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才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这御龙诀似乎真的是圣宗传下来的法诀。他不由得有些懊悔,怎么不早点来学习着御龙诀。

这么想着,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圣宗既然有法诀留世,留下这法诀的人又自称是圣宗的传人,怎么在修行界就从来没听说过呢?佛门和道门作为修行界两大源流,几乎一切修行世界都从这两大源流而出。却从来没有听过圣宗的门派,就连苦行僧也说圣宗并没有传人。这倒是让人感到十分奇怪!不过这一点陆正倒是没有去想太多,也并非自己所能知,毕竟他的修为还不够,而且修行界这么大就算圣宗有传人在世,就算是苦行僧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