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男儿大丈夫还是巾帼英雄呢?”

夫子的胡子颤了颤,手抖了抖,脸色发红,“赵云当然是男子汉大丈夫。”

“非也,学生认为他其实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小娃娃一本正经的说道,“请先生听我分析,如若不对,请先生为我解惑,

一、赵云很早就跟着刘备,从界桥到长坂坡的时候十八年,后来还跟着刘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但照样年轻貌美,面孔白晰,不象别的那些人,胡子拉碴的。

二、长坂坡一战,刘备把妻儿老小都丢了,反倒是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把阿斗救了出来,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么?而且恶战当中,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着,哪个大男人有这样的本事?

三、赵云不愿意娶妻,赵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绍给赵云,按照常理,赵云不愿意也就算了,他却和赵范翻脸,逼得他再次反对刘备,这一点也十分可疑。

四、赵云是女扮男装,刘备、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备安排赵云保护家小,换了别人,关羽憋得红着脸,既不忍心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够细心,别的人就信不过了。

五、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这么忠心耿耿,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如果说门第之见,那关、张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说是不信任,那也不会把一家老小的性命付给赵云;如果说不知道他的胆略,刘备自己不也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赵云不得重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

六、曹操在长坂坡为什么不令不准放箭,放过赵云?如果说爱惜人才,文的如审配、陈宫,武的有颜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他都不在乎,为什么这么在乎赵云?只要想想曹操是个花心的老色鬼,就该知道答案了。曹操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该是徐庶告诉他的。

七、正因为赵云是女扮男装,又长期跟随刘备,所以和刘备的几个夫人也有恩恩怨怨,麋夫人死因,只有赵云一面之词,死无对证,难保这不是争风吃醋,趁乱加害的一起谋杀。

八、赵云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使他可以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斗,赵云作为一个武将,却能管刘备的家事,还能对孙夫人拔剑相向,差一点把孙夫人逼得跳江,连张飞这个结义的大老粗都觉得过分了,赵云却做得出,这完全由赵云在刘家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九、刘备去东吴娶亲,带着赵云去,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过去的密信有蜡丸,或者象曹操那样送个盒子,偏偏诸葛亮给赵云的却是女人用的锦囊,本来送给别人女人的东西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目的是为了激怒他,可他送赵云锦囊,一个送得,一个收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赵云之死,是给赵夫人用针扎死的,赵夫人为什么这么深仇大恨?分析起来,一定是赵云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亲,还领养了两个孩子,但赵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想到一辈子就这么给骗了,能不生气吗?

所以说,赵云其实是个在乱世年头,敢于在以男为尊的社会中,以自己本领和胆量展示自己才华的传奇女子,只是在那个时候,她只能乔装改扮,所以学生认为赵云其实应该是一个巾帼英雄,但是为什么史书却又说他是一个男子,学生不解,请夫子为学生解惑。”小娃娃一本正经,貌似满脸期待那位先生的讲解。

先生气得脸色发作,却又无可反驳,只得拿起书丢下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气呼呼的走了。

这是在现代一个很有名的争论,当时觉得好玩就记下来了,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

于是一位先生就这样被气走了,当四爷知道先生执意辞教的原因和事情的经过时,不禁弯起了唇角,看来是某人在背后指点了自己的小娃娃,要不然以小娃娃的学识,不可能对三国之事如此熟悉,看来是自己看走了眼。也罢,看看你们能闹腾到什么程度,再请一位先生就是了。

场景二。

听说这次请的先生以擅长对联出名,于是,

“先生,学生曾听得一个名对,上联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为:南通州;北通洲;南北通州通南北。 学生不才,也依照上联对了一副下联,还请先生指教学生对的可好。”

“哦,说来听听。”先生自得的轻抚自己的山羊须。

“学生的下联是: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

先生抚着山羊须的手抖了又抖,脸色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