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王珣见势也上前叩拜道:“大司马所言极是,可是微臣行为不妥,不能当此内史之责?若真如此请皇上下旨免去我这内史之职便是。”

两人一唱一和,倒将司马昱逼的退无可退;司马昱叹息一声道:“如此便请王内史查明此案吧,三日后呈报案卷结果,再做计较。”

王珣大声唱诺,司马昱心情极坏,拂袖下朝。

众人议论纷纷下朝而去,王珣当即下令将司马晞、司马晃收监候审,并捉拿庾希,殷涓,庾蕴等人。

一时间铁骑满城拿人封家,闹得鸡飞狗跳。

在此之前,东门外三骑飞驰而出,直奔东北方向而去,马上三人青衣小帽,一副市井小民的打扮,这三人正是庾希,庾希六弟庾邈和自己的儿子庾修之,韩暮派侍卫通知庾希速速逃离,庾希知道事不宜迟,只能将和他住在一起的庾邈和庾修之带上,收拾了一些细软,早王珣一步逃出京城,直奔海陵(泰州)母兄武沈处而去。

当日下午,王珣以庾希畏罪潜逃,案情坐实之由诛杀散骑常侍庾柔,太宰长史庾倩、著作郎殷涓满门,并派都尉府数百兵前去扬州捉拿广州刺史庾蕴,同时又查探出庾希出逃方向,派兵前去海陵捉拿庾希庾邈等人。

城中受到攀诬的十余名官员具被满门抄斩,到第二日傍晚,因此事牵连而被诛杀的人数竟达四千余人,王珣手下都尉府士兵的剑锋都快要砍的卷口了。

健康城内人人自危,个个惊惶,韩暮尚是首次见识道派系之间的倾轧如此血腥,他忽然觉得此事不能任由桓温如此嚣张下去,于是连夜邀谢安、王坦之觐见太后和皇上,褚太后和司马昱得到谢安等人的明确支持,连夜下严旨禁止诛杀一切牵连之人,并明令王珣不得动司马晞府中人等一分一毫。

桓温王珣等见到旨意均有些诧异,但旋即明白是谢安韩暮等人出手了,加上目的已经基本上达到,虽然司马晞还未死,但从此以后必然无力与之对抗,也就停止了诛杀。

几日后广州刺史庾蕴得到消息,在都尉府的士兵尚未到达之前便自饮毒酒而死,派去海陵搜索庾希的官兵也无功而返,此时暂告一段落。

经此一事,京中庾门势力几乎被诛杀殆尽,司马晞被废去爵位,与家中数百人皆流放至新安郡;殷氏仅存的子嗣殷涓及家中百余口尽被诛杀,京中其他大小十余名官员极其家小数千人亦被诛杀,桓温等人在京中势力暴涨,人人侧目;人们在街上见面甚至连桓温抑或是郗超、王珣等人的名字都不敢提了。

………【第一八零章 决定】………

韩暮心里极度的恼火,眼看着桓温等人在眼皮底下大肆捕杀对手,虽然这些人和自己关系不大,而且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但是韩暮还是感到一种愤怒和无力感。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横插一杠子,救了司马晞的命的缘故;只要能让桓温不开心的事,他就会觉得开心;韩暮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这般不理智,就拿通知庾希逃走那件事来说吧,只要此事暴露,韩暮必然会脱不了干系,桓温会死咬着这一条不放,即便不能弄倒韩暮,也会让他脱一层皮,但是韩暮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并非是一味顾念庾希和自己的几面之缘,根本的原因是,他不想让桓温那么爽。

此事倒也弄的桓温确实不爽,他最想除掉的两个带头反对他的人,司马晞和庾希都跑了,连毛都没掉一根,司马晞照样去新安郡享受富贵,至于庾希,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必然会兴风作浪,司马奕的倒台是桓温直接造成的,庾家靠着庾皇后的关系在在朝中有一席之地,现在庾家被杀的杀,逃的逃,自杀的自杀,落得如此地步,自然和桓温再无调和的余地。

虽然天下想杀桓温的人千千万万,也不多这一个;但是能少一个仇人终归比多一个好,桓温还没有自大到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一整天来,韩暮都是这么闷闷不乐的坐着,他心里不断的思考着下一步的动作,桓温势力如此强劲,而且手段之决绝超出了他的估计;韩暮在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落入他手该是如何的下场。

这种想法让他不寒而栗,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他更为担心的是家中诸女和依附于自己的诸人的命运,落入桓温之手的下场现在几乎可以能预测到会发生什么了。

韩暮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天,由于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家中诸女没有一个敢于进去打搅他的,中间只有谢道韫中午时分送了饭菜进去,但是原封不动的拿了出来;众人见谢道韫衣衫完好,都感到有些奇怪。

谢道韫只是淡淡的说了句“都不要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