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君策微微一皱眉,走下云端,来到地面上。

武夷山周围,和其他地方却是完全不一样。其他地方的百姓,有的耕种,有的放牧。武夷山下的百姓,除了少量的麦田之外,大多数的田地上,都是种着茶树。

家家采茶,户户制茶。四处飘荡着一阵阵的茶香。

看到君策的时候,所有的百姓都停下手中的动作,稽首向君策行礼。君策微微一颔首,算是还了一礼。

一众茶农,虽然感觉君策好像和驻扎在自己这里的传教士有些不一样,没有像自己等人稽首还礼。觉得有些奇怪,但也仅仅是奇怪而已。

并没有怀疑君策的身份。

其实,并不是君策不愿意还礼,而是这些普通的凡人,受不得君策之礼。如果受了君策的礼,难免要折损寿命、福禄。

一路行来,看到采茶的少女,一个个放声高歌。树下有太清教的传教士在教授这里的孩童文字,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轻松愉悦。

一直走到部落最中央,才看到一排排的房舍,一位须发皆白,却是极为健硕的老人,在教授族人们制茶。

那位老人看到君策,交代了身边的族人几句,来到君策身边,稽首问道:“这位道长可也是太清教的修士么?老朽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君策言道:“贫道也是太清教的修士,不过贫道并不是这附近的。而是从远处而来的。”

老人有些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四处行走,找寻大道踪迹的修士啊。”

君策微微一笑,说道:“正是。不知老者如何称呼?”

老人笑了笑,说道:“老朽武夷君,乃是部落的族老。”

君策点了点头,说道:“这武夷山下,确实是一块福地啊。你们的生活看起来也是相当不错啊。”

武夷君呵呵一笑,说道:“道长想必是第一次来我们武夷山。”

君策笑道:“确实是第一次来这里。”

武夷君恍然点了点头,说道:“这就难怪了,以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受到上天眷顾,给我们赐下了茶树,这种别处没有的特产。

不过以前的武夷山,猛兽横行,洪水肆虐,却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直到我们的族长——大王,在太清教诸位道长的帮助下,开拓了河路,垒起了堤坝。驱赶了猛兽,盖起了一座座的院落。我们的日子才慢慢一天一天好过起来了。

说到底,我们有今天的日子,还是要感谢太清教的诸位道长。”

君策点点头,说道:“我太清教,本就是受太清教主太上道祖老子之命,在人间教化众生,护佑万民,这些却也是我们太清教应该做的。”

俗话说:人老成精。武夷君自然是能看出自己面前的这位道人,和平常驻扎在这里,或者路过的太清教传教士不一样。气质高雅,如苍松一般。不是普通人能相比的。

听到刚才的话,更加确定君策一定是太清教中地位很高的修士,笑了笑,说道:“蜗居虽然简陋,却是我部落之中最好的房子。斗胆请道长在老朽家中落脚。”

君策道:“如此,就叨扰了。”

武夷君忙前面带路,将君策带到自己的家中。亲自泡了一壶茶,让君策品尝。

君策喝了一口手中的茶,不由赞道:“果然是好茶。”

“奶奶的,这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一模一样的茶,我们太清教的弟子泡出来的,和这位武夷君泡出来的,竟然就是两个味道。

武夷君摇摇头说道:“这茶虽然说不错,却并不是我武夷山最好的茶,不过是普通的武夷岩茶而已。如果道长能早来十年,就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茶了。”

君策心中想道:“我就是为这事来的,现在看来,这件事恐怕并不简单。”口中却是问道:“哦?不知老者所说的真正的好茶是什么茶呢?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难道是因为茶树枯萎了?”

武夷君叹口气,刚要说话,就见从门外走进一个铁塔一般的壮汉。古铜色的肌肤,浓眉大眼,浑身线条流畅,却是蕴含着极大的力量。

第八十三章 大王和玉女

人还没有走进来,就听到一个声音说道:“族老,听说有一位游方的太清教道长,到了我们武夷山。被您请到您这里了。”

话说完,人就已经走进了族老的屋子,看到君策坐在族老对面,忙稽首道:“弟子见过道长,不知道长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君策看到这个大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