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2/4页)

浣,终究再也忍不住,煎熬了一月的撕心裂肺一瞬间再不可抑,声声哀绝,仿如泣血。

她以前最喜欺负他,逗弄他,却又忍不住给他准备过冬的寒衣,上阵的伤药。她曾想过,等到战乱结束,沈浣同俞莲舟去了武当,她就拎着那小子同去武当山下,开几亩地,养些小鸡小鸭,再生几个孩子,每天耍弄耍弄他,日子惬意开心。只是如今,那个总是爱围着她跳来跳去,真心实意只会用斗嘴来表达的少年,如今再也回不来了。而她尚未来得及告诉他,这个孩子虽然姓沈,却是他的。

沈浣拍抚着俯在自己怀中的阿瑜,泪水却缓缓而下。

伤心绝处,无力回天。

俞莲舟悄然而出,将房间留给二人。

那一次,是阿瑜哭得最为惨烈的一次,只为罗鸿。从那以后,几十年岁月,年年北祭,再没落过一滴眼泪。但因那时沈浣在她耳边一字一顿到:“英雄所求,非是王侯将相,而是无悔无憾。你我莫用眼泪,湿了他的痛快淋漓无憾一世。”

--

一月时间匆匆而过,沈浣伤势渐好,虽然尚需卧床将养,但是白日里精神尚是不错。俞莲舟慢慢将武当九阳功心法口诀传授给她。她内功根基本就深厚,如今学来亦是甚快。虽尚不能以其驱散肺中寒气,但也不再后心冰凉了。

沈竹的死,沈浣自醒来,便缄口不言。俞莲舟更是只字不提。他知道,她尚无法直视太和城下那剖心剜骨之痛,或许一世也不能。太和城下累累白骨森森碧血被悉数沉入心渊,看不出,却也挖不去。萧策亲自派人将沈竹的衣冠冢落在了楚州长建里,沈浣却问都未问过一句。俞莲舟却明了,沈浣面上行若无事,只是在心中,太和一战的滚滚烽烟从不曾散去,而沈竹也从不曾离去,只为当年那殷殷一诺尚未兑现。

然则无论如何,如今毫州城上天空温和晴朗,日子静如流水。闲暇之余,被阿瑜带来的沈君同倒是揪住三个大人全副注意力。

沈浣倚在床上,颇有些战战兢兢的抱着不到两个月的沈君同。小家伙出生之时尚不足月,阿瑜分娩之时环境又极其恶劣,这孩子身体弱得很,到得满月,尚比别人新生的孩子小上一圈还多,刚刚满月便吃了小半个月的药,动辄便是低烧咳嗽,几乎寸步离不开人照料。但是只要醒着,就咿咿啊啊个不停,好动至极。而那双眼睛极亮,像极了父亲罗鸿。

沈浣虽然照顾过弟弟,却绝没抱过这么小的孩子,这一月抱得多回,胳膊却仍旧僵硬的一动不动。阿瑜幸灾乐祸的看着沈大元帅战战兢兢的模样,绝不伸手帮忙。俞莲舟送走了前来给孩子看病的大夫,一回身见得沈浣狼狈模样,不由好笑,替她接过沈君同。他却比沈浣强上甚多,武当山上,宋青书幼时几个师兄弟皆是没少抱过。他低头细细打量,半晌忽然抬头,同阿瑜道:“瑜姑娘,这孩子你有什么打算?”

阿瑜微微一叹,“这孩子的身体弱成这般,我前思后想,还是等他再稍微大些,便送他去金陵秋翎庄罢。那里秋燃在医界颇有人脉,且给这孩子调养着罢,总能好些。”

沈浣一声长叹,只恨当初没在太康开战之前将阿瑜送去秋翎庄,悔不当初。

俞莲舟唯一沉吟,开口道:“这孩子先天体弱,医药调养甚是有限。不知瑜姑娘可愿将这孩子送入我武当门下习武?这孩子若能自幼习武,勤修内息,兼之医药,加以时日,定能有起色。”

沈浣听得俞莲舟所言,不由心动,却也知如今罗鸿已去,这孩子是阿瑜的念想,如今尚不足月,她又如何舍得?一时之间握了她的手,“阿瑜。”

阿瑜抱过孩子,静静看着孩子许久,忽而抬头像沈浣一笑,“这孩子姓沈,将来既不能坠了你的威名,也不能坠了罗小子的威名。他身子不好,更何况男孩子若是长大在母亲身边,总是难有出息的,武当愿意收他,我又有什么舍不得?”话虽这般说,眼中不舍却是掩藏不住。

俞莲舟点头道:“即如此,我便将这孩子收到我门下。瑜姑娘若是愿意,过些时日在武当山脚镇上置办间院子,以后住在山脚,也不用母子分离。”

阿瑜一听,不由心喜,不欲沈浣镇日沉闷,不由笑语疏散她心绪,道:“我曾说过,阿浣在哪,我便跟在哪里。俞二侠,母子分离我自是不愿的,可要让我一人过去我也不愿,你若想收这徒弟,还是尽早把阿浣娶过门才行。”说着笑睨了二人一眼,“你们江湖儿女不是讲究不拘繁文缛节什么的?何况阿浣情形特殊,依我看,走不走形势也无甚所谓,反正该看的不该看的都看得差不多了,如今赶紧把这夫妻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