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子瑜哥哥和孔明弟弟 (第1/1页)

周瑜回到柴桑的第二日。 孙权集齐文武百官,商议兴兵大事。 周瑜入见后,问孙权:“听说曹操派人送书信给主公,不知道主公作何打算?” 孙权说:“前日,子敬引刘备的军师诸葛孔明至此,我已决定与刘备联盟抗曹,公瑾以为如何?” 看看孙权面前的书案,被砍掉的一角还没补上。 周瑜心想,还能如何?肯定是要战呀。 于是周瑜说:“我自离鄱阳,但有北伐之心,恳请数万精兵,进屯夏口,为将军破曹!” 首席军事专家的态度,与之前的决议相同,这让孙权对兴兵更有信心。 周瑜表态后,孙权便把前日差点误送孔明的佩剑拿出来,赐给周瑜。 然后封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命令明日调拨船只军马,启程进兵。 都督的职位没什么可说的。 这里说下鲁肃的这个赞军校尉之职,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总参谋长。 现代军队中有一句俏皮话。 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鲁肃这个参谋是带长的,相当于军中的三号人物,可以参与的军事很多,比普通将军地位高。 赞军校尉这个职位,也是孙权为鲁肃特设的。 …… 真理越辩越明。 道理越讲越清。 之前的辩论会议,把所有决策难题都讨论清楚后,今天的行动会议就格外简单。 出兵前要做哪些准备,很快就分配明确,众官开始各自行动。 而孔明,这天也没有闲着。 孔明来到诸葛瑾的家里,拜见兄长。 先公后私,孔明公事未了之前,没有主动来见诸葛瑾。 诸葛瑾也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怪罪孔明。 前日,孙权堂上,联盟大事达成。 今天,兄弟相聚,一叙别情。 还是先聊聊诸葛瑾这个人。 诸葛瑾,字子瑜。 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信。 论才学,诸葛瑾虽不及诸葛亮,但也是宏儒硕学之人。 论道德,诸葛瑾是成语生死不易的出处,有的史学家认为,诸葛瑾的道德修养高于诸葛亮。 不过,如果要论长相,诸葛瑾就与诸葛亮差得有些远了。 诸葛亮是容貌甚伟。 诸葛瑾外貌上,则有一个致命伤,就是脸特别长。 说到某人脸长时,人们喜欢用哺乳纲奇蹄目的一种动物去比喻。 但笔者不想这样做,因为笔者是动物保护主义者。 认为这样比喻,是对这种动物的极大侮辱。 而且要说人脸长,也可以有更文雅的说法。 比如,宋代才女苏小妹的说法。 去年一滴相思泪。 至今未流到腮边。 …… 兄弟久不相见,自然是先聊家话。 说完家话,两人开始谈天下大事。 这时,孔明抛出一个问题给诸葛瑾。 孔明问:“兄长,如果刘皇叔让我请你,舍江东而投江夏,你会如何说?” 放弃孙权投奔刘备?诸葛瑾自然不愿意。 道理很简单,刘备当前的局面,就是一家从破产公司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随时有被上市公司兼并的风险。 谁是破产公司?自然是刘表。 谁是上市公司?肯定是挟天子的曹操。 孙权呢?坐断江东,属于地方性垄断企业。 刘备与孙权,两家公司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抛开强弱之分,诸葛瑾也是有忠骨的志士,转换门庭这种事,不会轻易为之。 诸葛瑾说:“我受孙将军厚恩,无论如何,不能相背。” 孔明听言又说:“我开口之前,就已经猜到,兄长一定这样说。兄长再猜一下,如果有人劝我放弃皇叔,留在江东,我会如何说?” 想了一下,诸葛瑾答:“我认为,贤弟也一定不肯背离皇叔。” 孔明笑了笑,“所以我们兄弟二人都是一样的,弟不会留在江东……” 诸葛瑾接着说:“就像兄不会前往江夏。” 兄弟二人说完,相视而笑。 笑过之后,诸葛瑾暗想,孔明说这段话,好像不是随意聊起。 应该另有用意。 诸葛瑾不停地在心里重复这句话。 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 …… 拜见完兄长,孔明回到馆驿。 刚刚进门,就发现鲁肃在等自己。 两人见面后,鲁肃便提起前日辩论会上,孔明超世绝伦的表现。 特别是几处精妙的对答,鲁肃都已经背了下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还有,孔明提前准备的百宝囊,鲁肃也是赞叹不已。 还有橘子。 不知道现在的陆绩,是不是开始对橘子过敏了。 闲聊之后,谈话进入正题。 鲁肃把江东方面的军事行动方案,告知盟友孔明。 讲到明日即将调拨兵马时,孔明马上说:“子敬,我还想求见孙将军。” 看看窗外,残阳偏西,天色将晚。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